9月6日下午,江西省奉新县华林中学14岁男生余亚楠,在自家客厅用绳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9月8日中秋夜,呼和浩特市政协原主席张彭慧在其办公室内割腕自杀。接连发生的两起自杀事件都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9月10日不仅是教师节,也是第12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是“自杀预防,全球联动”。关于“自杀”你有多少了解?广州市的自杀预防工作开展得怎样?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9日发布的一组数据或许能告诉我们答案。
2007年11月至2014年8月将近7年的时间里,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心理援助热线组共接听心理热线66802例,其中自杀情况来电1453例。
在这1453例个案咨询中,来自广州市内的共753例,占51.9%;市外省内361例,占24.8%;省外国内294例,占20.2%;不详和国外45例,占3.1%。在这1453例求助中,其中男性有738例,占50.8%;女性713例,占49.2%。有自杀意念1240例,占85.3%,自杀计划有100例,占6.9%,自杀未遂有113例,占7.8%。
根据广州市疾控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广州市自杀死亡人数有383例,其中男性232例,女性151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比自杀身亡更为常见,每1个成年人死于自杀,就有另外27人企图自杀。根据这个比例,2013年,广州市内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人数应该在1万以上。然而7年间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心理援助热线仅仅接到市内753例求助,可见有自杀倾向且愿意求助的人非常少。
905例咨询者提供了自己的职业信息,其中无业人员248例,占27.4%;专业技术人员142例,占15.6%;学生101例,占11.2%;私营业主90例,占10%;其他占比较大的职业还有工人和服务行业人员。
542例咨询者提供了文化程度信息,其中本科及以上204例,占37.6%;高中及中专137例,占25.3%;初中105例,占19.4%;大专60例,占11%;小学以下36例,占6.7%。
在自杀来电中,因婚恋问题想到自杀的有332例,占22.8%,有心理健康问题的527例,占36.3%,精神疾病261例,占18%。
统计显示,男性的自杀倾向比女性要高,学历高且无业的人员自杀倾向越高。
现状与对策 全球每40秒就有1人自杀身亡
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雄说:“十多年的研究证据表明,自杀可以预防,为此,我们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预防自杀。”
郭建雄介绍,自杀是生物、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相当于每40秒大约就有1人自杀身亡。每年因自杀的死亡人数超过了谋杀和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自杀已成为30岁-4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五大死亡原因,是15岁-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在欧洲和北美,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症、酒精滥用)患者是自杀主要的危险因素。而在亚洲,冲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广州,精神抑郁自杀排第一位,第二位是滥用精神药物如毒品引发;第三位是因患重病厌世。郭建雄称,曾经有自杀行为的人,仍会继续这种行为。
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陈超其指出,非重症精神病患者自杀一般都有“信号”,如失眠、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生活不如意,近期丧失了一些挚爱的东西;无法承受病痛折磨;性格突然改变,变得懒散、狂躁等等。
郭建雄提醒,对自杀群体的关爱,不能因为自杀行为结束后而终止。他强调,每一位有过自杀经历的病例,无论是大伤小伤,都应该住院进行心理治疗和监控。“一般自杀未遂后短短的几天内,当事人还会有再次自杀的强烈愿望,他们还会再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