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数据分析,全球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我国每年约有12万人死于自杀,自杀率为8.7/10万。高发的自杀率,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课题。自杀危险因素有哪些?可以预防吗?记者采访了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
杨甫德指出,自杀危险因素在社会层面主要包括:难以获得所需的医疗服务、自杀工具方便易得、媒体的不当报道和渲染增加“模仿”风险、对因自杀行为或心理卫生和药物滥用问题寻求帮助的人的歧视等。在个人层面包括:自杀未遂既往史、精神障碍、酒精的有害使用、经济损失、慢性疼痛和自杀家族史等。据统计,自杀人群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为63%,特别是抑郁症,是自杀的危险因素之一。
不过,自杀是可以预防的。杨甫德介绍,可以通过全人群预防策略,提供精神卫生健康教育,限制自杀手段的可获得性;通过高危人群预防策略,能够尽早识别并治疗精神障碍,尤其是心境障碍;还要限制自杀工具或环境(农药、枪支、地铁安全措施)等,同时应培训一批专门从事自杀预防工作的“守门员”。
预防自杀,还要警惕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存在生活障碍,包括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显著下降,同时存在自杀倾向。2/3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或杀害亲人)行为,15%—20%自杀死亡,自杀死亡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9倍。
我国抑郁症现患率约6%,但抑郁症的防治存在低识别、低就诊和治疗不规范等问题。杨甫德介绍,目前我国抑郁症的识别率仅21%(世界平均55.65%),接受干预和治疗者仅10%;低识别、歧视、合并躯体疾病、时间受限、不恰当的医学教育都是影响诊疗的因素。只要及时识别、及时就诊,多数抑郁症都能得到有效缓解或痊愈。
杨甫德建议,抑郁患者一定要到专业医院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我国目前治疗抑郁症主要采用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危机干预和康复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有效率为90%,治愈率能够达到60%至70%。
面对抑郁症患者,普通人能做什么呢?杨甫德说,要多关心、有耐心、有爱心、多陪伴;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要向朋友适度倾诉,内向者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来倾诉。
- 上一篇:利比里亚因埃博拉停课 将于2月复课
- 下一篇:国家卫计委发布包装饮用水新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