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虽然致死率不高,但其典型症状如高热、关节剧痛等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特别是在夏秋季节蚊虫活跃期,更容易出现传播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此次筛查工作的重点内容,科普基孔肯雅热的防治知识,帮助您和家人做好科学防护。
一、佛山核酸筛查
1. 筛查工作具体安排
此次筛查主要针对出现发热症状的居民,以及近期有东南亚等疫区旅居史的人员。筛查采取自愿原则,居民可前往指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检测。检测结果将在24小时内出具,阳性病例将立即启动流行病学调查。
2. 重点筛查区域
根据通报,筛查主要集中在蚊虫密度较高的城乡结合部,特别是积水较多、环境卫生较差的区域。这些地区是伊蚊主要孳生地,也是疾病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3. 应急处置措施
对于确诊患者,将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措施,同时疾控部门会对患者住所周边200米范围进行灭蚊处理。密切接触者需进行为期2周的医学观察。
二、基孔肯雅热疾病科普
1. 疾病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不会通过人与人直接传播。蚊虫叮咬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再通过叮咬传播给其他人。从被叮咬到发病通常有2-4天的潜伏期。
2. 典型症状识别
该病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发高热(可达39℃以上)和剧烈关节疼痛,疼痛多出现在手腕、脚踝等小关节。其他症状包括头痛、肌肉痛、皮疹等。多数患者2周内可康复,但关节痛可能持续数月。
3. 易感人群
所有年龄段人群都易感,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群体出现重症的风险较高。既往感染过的人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三、科学防护指南
1. 居家防蚊措施
建议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室内可使用电蚊香等灭蚊产品,但要注意通风。及时清理家中积水,特别是花盆托盘、空调排水等容易积水的地方。
2. 外出防护建议
户外活动尽量穿浅色长袖衣物,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含避蚊胺成分效果较好)。避免在伊蚊活动高峰期(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在树荫、草丛等蚊虫密集处逗留。
3. 出现症状应对
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活动史。在确诊前要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被蚊虫叮咬造成进一步传播。治疗以对症为主,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重要提示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疫苗,预防的关键是防蚊灭蚊。居民不必过度恐慌,但需提高警惕,积极配合政府的筛查和防控工作。如发现居住区蚊虫密度异常增高,可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通过科学防控,我们完全可以有效阻断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