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骨质疏松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吗?又有哪些早期信号能提醒我们呢?其实通过一些简单的自测方法,也能对自身状况有个初步判断。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
疼痛:疼痛是骨质疏松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通常会感到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疼痛会在翻身时、起坐时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或加重,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也会加剧,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这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小梁破坏、骨膜下皮质骨的破坏等,刺激骨膜上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身高变矮、驼背: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身高可能会变矮,还可能出现驼背的情况。这是由于骨质疏松使得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导致身长缩短。椎体压缩可能会使每一个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而且驼背程度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和身体功能。
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轻微的外力,如咳嗽、打喷嚏、弯腰提重物等,都可能导致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呼吸功能下降:严重的骨质疏松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胸廓的活动度,进而影响呼吸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运动耐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动受到限制。
骨质疏松的早期信号
牙齿松动:牙齿的生长和稳固依赖于牙槽骨的支持,当出现骨质疏松时,牙槽骨也会受到影响,导致骨质流失,牙齿周围的支持组织变弱,从而引起牙齿松动。
肌肉痉挛:夜间小腿抽筋是常见的早期信号之一。这是因为骨质疏松会使血钙水平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容易引起肌肉痉挛。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感觉肌肉无力,活动耐力下降。
皮肤变脆:骨骼和皮肤的健康都与胶原蛋白等营养物质有关。骨质疏松时,身体的营养代谢发生变化,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皮肤弹性下降,变得脆弱、干燥,容易出现皱纹和瘀斑。
骨质疏松的自测方法
国际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A):该方法通过年龄和体重两个因素进行评估。公式为:(体重-年龄)×0.2。结果大于-1表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较低;结果在-1至-4之间,提示有中度风险;结果小于-4,则表示有高度风险。
一分钟测试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初步判断,如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伤到骨头;父母有没有在70岁后因为轻微碰撞或跌倒发生髋部骨折;是否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3厘米等。如果对其中的问题回答“是”越多,那么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就越高。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疼痛、身高变矮、驼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等;早期信号有牙齿松动、肌肉痉挛、皮肤变脆等;我们还可以通过国际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A)、一分钟测试题等方法进行初步自测。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迹象,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护骨骼健康。如果自测结果提示有较高风险,或者出现了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