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默默承担着众多关键功能。从参与消化过程,分泌胆汁帮助脂肪的分解吸收,到维持血液中物质的平衡,肝脏的正常运转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但由于肝脏的“隐忍”特性,很多时候肝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不过,当肝脏健康亮起红灯时,身体还是会有所反应。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肝不好时身体会出现的6个值得注意的变化。
肝不好有什么症状有哪些表现?身体出现这6个变化要注意
1、皮肤和巩膜发黄
当肝脏功能受损时,胆红素的代谢会出现异常。胆红素是红细胞衰老破坏后的产物,正常情况下由肝脏进行摄取、转化和排泄。如果肝脏出现问题,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就会在血液中积聚,导致皮肤、巩膜(眼白)发黄,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黄疸。一开始可能只是眼白部分微微发黄,随着病情加重,皮肤也会逐渐变黄,严重时尿液颜色也会加深,如同浓茶一般。比如在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中,黄疸就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2、消化道症状
肝脏在消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肝不好时很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常见的有食欲减退,原本爱吃的食物突然提不起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更加明显。这是因为肝脏分泌胆汁减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另外,还可能出现腹胀,即使没有吃太多东西,也会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这与肝脏功能异常导致的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有关。
3、容易疲劳
肝脏是储存和提供能量的重要器官。当肝脏受损时,其合成、储存和释放能量的功能受到影响。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就容易感到疲劳。这种疲劳感往往比较特殊,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做事情没有精力,稍微活动一下就觉得累。比如一些慢性肝病患者,常常会诉说自己整天没精神,工作和生活都受到明显影响。
4、肝区疼痛
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但肝脏表面的肝包膜上有丰富的神经分布。当肝脏出现炎症、肿大等情况时,会牵拉肝包膜,从而引起肝区疼痛。肝区一般位于右上腹,疼痛的性质多样,可能是隐痛、胀痛或钝痛。有的患者可能只是偶尔感觉到轻微的不适,而有的患者疼痛会比较明显,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休息。不过,肝区疼痛并不一定意味着病情很严重,有时可能只是肝脏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5、蜘蛛痣和肝掌
蜘蛛痣是一种特有的皮肤表现,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面部、颈部、前胸、手背等。它的形态像一只蜘蛛,中心有一个小红点,周围有许多细小的血管呈放射状分布。用铅笔尖压迫中心红点时,整个蜘蛛痣会消失,松开后又会恢复。肝掌则是指手掌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蜘蛛痣和肝掌的出现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常见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患者。
6、牙龈出血和鼻出血
肝脏在凝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当肝脏功能受损时,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比如在刷牙或吃东西时,牙龈容易出血,且出血后不容易止住。鼻出血也较为常见,可能会毫无征兆地突然流鼻血,或者在轻微碰撞后就出血不止。这也是肝脏不好的一个重要表现。
结语
肝脏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当它出现问题时,身体会通过多种症状发出警示信号。皮肤和巩膜发黄提示胆红素代谢异常;消化道症状反映肝脏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容易疲劳说明肝脏能量供应出现问题;肝区疼痛可能是肝脏炎症或肿大的表现;蜘蛛痣和肝掌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减弱有关;牙龈出血和鼻出血则表明肝脏的凝血功能受到损害。当身体出现上述6个变化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时,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脏问题,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