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比老师还显老
个案1:一位64岁的朋友说:一天我到一位老同学家去,我直呼其名,他却用呆滞的眼神看着我,毫无反应。按说,他小我两岁,比我晚退休两年,不该如此呀!他的老伴说:“主要是成天呆在家里,不与人接触,什么事也不做,脑子也不想动!”
老同学终于回过神来,说:“难得你来看我!”我约他去拜望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老师年过八旬,却思维敏捷、侃侃而谈,显得比我们还年轻。
个案中的“老同学”显然是脑衰老了。记忆力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好、孤僻闭塞、不好与人交往、拒绝参与社会活动等,一般还不至于影响到自身的生活,是“脑生理性衰老”的表现(请和病理性衰老分开)。
但是,为何老师的脑衰老比学生还慢?原因是老师的心理年龄比学生年轻。
心理年龄,是指人的“心理特征”所表露出的年龄,与实际年龄不完全一致。“人老心不老”,是指心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如个案中的老师;“未老先衰”,是指心理年龄高于实际年龄,如个案中的学生。
神经心理学认为,人的脑衰老影响心理衰老;而心理衰老同样也影响脑衰老。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大脑和心理,为何关系如此密切?因为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有位加拿大的医生在做脑手术时,发现“对脑的某个部位进行刺激,引起了患者的记忆”;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也发现,在记忆活动中,神经突触上的核糖核酸增多了,从而发现核糖核酸是记忆的物质基础。
我国2003年“衡阳大火”后,一些亲历了这场灾难的消防队员出现了记忆力下降、做噩梦、神经过敏、痛苦画面不断闪现等症状,进行6个月的心理治疗后,这些症状都消失了。心理专家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前后对比,发现:心理治疗前,消防队员的部分脑区灰质密度降低,大脑主管记忆的区域“海马”有明显的功能损害;心理治疗后,“海马”恢复了正常。
这些研究证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