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河南一名年仅2岁的女童因身体不适被家人送医。起初大家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没想到竟是爆发性心肌炎,病情恶化极快,不幸在转院途中去世。更让这个家庭崩溃的是,4天后,孩子4岁的哥哥也出现了相同症状,紧急送进ICU。孩子奶奶和爸爸表示,孩子一开始只是咳嗽、呕吐、冒虚汗、瞌睡,跟普通感冒没什么区别,之前根本不知道“心肌炎”这个病。医生介绍,爆发性心肌炎是一种发病快、病情重的心脏疾病,一旦发现必须立即就医,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这起悲剧让很多人开始关注一个本来并不熟悉的医学名词——心肌炎,特别是它“伪装”成感冒的表现,极容易被忽视,导致延误治疗。
一、什么是心肌炎?
心肌炎是一种发生在心肌组织的炎症,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或药物毒性有关。简单说,心肌炎就是心脏肌肉“发炎”了,炎症可能破坏心脏的正常收缩功能,甚至引起严重的心力衰竭或猝死。
心肌炎根据病情的轻重可以分为轻型、普通型和爆发型。其中爆发性心肌炎来势汹汹,短时间内可能就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甚至心源性休克,死亡率很高,尤其容易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
二、心肌炎有哪些症状?为什么容易被误认为感冒?
心肌炎的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很多人,尤其是小孩,一开始表现的就是“感冒样症状”,比如:发烧、咳嗽、嗓子不适、乏力、呕吐、食欲不振。
很多家长因此容易掉以轻心,觉得孩子只是“小病”。但一旦炎症影响到心肌,就会出现一些更加危险的信号:
明显嗜睡、精神差。
出虚汗、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胸闷、心慌、心跳不规则。
四肢冰凉,血压下降。
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休克。
所以,当孩子“感冒”后表现出持续疲倦、呕吐、出汗过多或精神状态异常,就要引起警惕,及时就医,不能一拖再拖。
三、心肌炎的诱因有哪些?
心肌炎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
病毒感染
最常见,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通过血液进入心脏,攻击心肌细胞,引起炎症。
细菌感染
虽不常见,但部分细菌性疾病也可波及心肌。
免疫系统异常
有些人因自身免疫紊乱,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己的心肌组织。
药物或毒物反应
某些抗生素、抗癌药、毒物等也可损伤心肌,引发炎症。
剧烈运动后未休息
有研究指出,在病毒感染尚未痊愈的情况下剧烈运动,会增加病毒侵入心肌的风险。
四、心肌炎如何预防?
心肌炎虽然凶险,但其实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避免诱因:
重视感冒后的恢复期
不要带病运动或熬夜,病毒感染期间应充分休息,防止病毒扩散到心脏。
孩子感冒要密切观察
如果发热不退、咳嗽剧烈、精神不振、出汗多等,尤其超过3天仍不好转,要及时去医院排查。
生活卫生要做好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在病毒高发季节。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睡眠、适量运动,增强孩子自身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
按时接种流感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有助于预防部分病毒感染。
结语
心肌炎不是“老年病”,而是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的隐形杀手,特别是儿童。它之所以危险,是因为起病隐匿、发展迅速、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极为相似,极易被忽视。
这次新闻中,小女孩的突然离世让人痛心。但正如家人所说,女儿的经历提醒了大家,也为哥哥争取了生的希望。我们更应从中汲取教训,日常生活中多一份警惕、少一份侥幸。孩子的身体出现异常,哪怕是“像感冒一样”,也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关键时刻,及时就医,可能就能挽回一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