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因肝结缘”的两位患者迎来了出院的日子。
5月21日,一位患者因病切除的“废弃肝”,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肝胆胰外科主任张宇教授团队的匠心妙手下“变废为宝”,经过辅助性肝移植为一位生命垂危的5岁患儿带来新生。
张宇介绍,目前“废弃肝”辅助性肝移植已有医院开展,但一般采用左肝外叶作为供肝来源。右肝残肝切除修整及右肝残肝的辅助性脾窝异位移植都难度较大,临床开展较少。辅助性废弃肝移植“变废为宝”,可极大程度缓解供肝短缺,以及小儿肝移植的供肝体积匹配度问题。
34岁的索先生(化名)来自青海玉树,今年被诊断为右肝泡型包虫病,且病灶逐渐长大,不久前他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张宇的门诊就医。张宇发现,患者的包虫主要位于右半肝,但病灶已紧贴左肝重要肝内管道,需要尽早通过手术切除。
索先生住院期间,一名5岁女童被收入该院儿科ICU。这名年幼的孩子集门静脉高压伴门静脉海绵样变、贫血、脾功能亢进等多种复杂的情况于一身,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多学科讨论,张宇团队提出了一个想法:索先生切除的废弃右肝能否分离出一个未被病变侵及、功能完整的肝段给患儿做肝移植?
经张宇仔细评估,索先生拟切除的五个肝段中有一功能相对完整的肝段,能在离体冷灌注后行血管与胆管修补,恢复其功能性。该肝段重约200多克,如果在保留原有肝脏的前提下,切除患儿脾脏后行脾窝的辅助性肝移植,既能保留原有肝脏的正常功能,又能有效缓解门静脉高压,且能大幅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概率。
索先生了解到自己能救治一位病情危急的孩子后,欣然同意将自己的废弃肝捐献用于救治。患儿家长也在了解手术流程后,满怀感激地签下了手术同意书。
手术当天,张宇带领团队成功实施右肝“废弃肝”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四川省人民医院了解到,经过十余天的恢复,两位患者均恢复顺利,并于6月5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