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新冠病毒感染呈现逐渐上升态势,目前处于今年第一个阶段性高位,在一些省份正出现下降趋势。”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刘起勇介绍。
“监测结果还显示,疫情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南方省份活动水平整体高于北方省份。”刘起勇介绍,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重症人数均未超过前期历次水平,没有对正常医疗秩序造成明显影响。当前临床病例以轻症为主,现有检测试剂和药物依然有效。(央广网)
新冠病毒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
疫苗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符合条件者应完成基础免疫及加强针接种(如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
佩戴口罩
在人员密集、封闭空间(如医院、地铁)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确保贴合面部,避免漏气。
勤洗手、少摸脸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减少病毒接触传播。
保持社交距离与通风
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减少聚集。室内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降低气溶胶传播风险。
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
二、需特别注意的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尤其60岁以上)
免疫力较弱,感染后易发展成重症,应优先接种疫苗,减少外出聚集。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肺疾病)
基础疾病可能加重新冠症状,需规律服药、监测健康状况,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患者、HIV感染者)
可能对疫苗反应较弱,建议咨询医生,必要时采取额外防护(如佩戴口罩、避免人群接触)。
孕妇
感染后可能增加妊娠风险,应加强防护,接种疫苗前咨询产科医生。
未接种疫苗的儿童
部分儿童感染后可能出现重症(如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家长应帮助做好手卫生、戴口罩等防护。
三、特殊情况应对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立即检测,居家隔离,必要时就医。
接触确诊患者:加强健康监测,必要时进行核酸检测。
科学防护需长期坚持,高风险人群更应提高警惕。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