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大便出血的情况?别忽视这个症状。大便出血颜色不同,病因也大不相同。鲜红色和暗红色出血各自对应着特定的疾病。接下来将为大家揭秘大便出血要警惕的6种病,以及清晰区分这两种颜色出血的差异,助你守护健康。
大便出血需警惕的6种病
痔疮:痔疮是引起大便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在排便后出现鲜血,有时呈点滴状,严重时会出现喷射状出血。这是因为排便时,干结的大便擦破了曲张的静脉血管,导致出血。内痔一般不会疼痛,而外痔可能伴有疼痛和瘙痒感。
肛裂:肛裂导致的出血颜色鲜红,量较少,常伴有排便时剧烈疼痛。患者在排便时,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小溃疡,在粪便通过时刺激创面引起出血和疼痛。疼痛一般在排便后数分钟缓解,但随后又会因肛门括约肌收缩而再次剧痛,可持续数小时。
直肠息肉:直肠息肉引起的出血通常为间歇性,颜色鲜红,一般不与粪便相混。息肉质地较脆,在排便过程中受到摩擦或挤压,容易导致表面破损出血。小的息肉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较大的息肉可能会引起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或腹泻。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出血颜色可为鲜红或暗红色,常伴有黏液或脓血便。这是由于结肠黏膜发生炎症、溃疡,导致出血和渗出。患者还可能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直肠癌:直肠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大便带血,颜色鲜红或暗红,常伴有黏液。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变细、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直肠癌的出血是因为肿瘤表面破溃、糜烂,侵犯周围血管所致。
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经过肠道的消化作用,排出的大便颜色多为暗红色或柏油样便。常见的病因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出血量较大时,也可能出现呕血症状。
鲜红色出血与暗红色出血的区别
出血部位不同:鲜红色出血一般来自下消化道,如直肠、肛门等部位。这些部位距离肛门较近,血液排出体外的时间短,所以颜色鲜红。而暗红色出血通常来自上消化道,如胃、十二指肠等,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过消化液的作用,颜色会变暗。
伴随症状不同:鲜红色出血如果是由痔疮或肛裂引起,常伴有疼痛或瘙痒感。而暗红色出血若由上消化道疾病导致,可能伴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溃疡性结肠炎导致的暗红色出血还会伴有黏液或脓血便,以及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
疾病严重程度不同:一般来说,鲜红色出血常见的病因如痔疮、肛裂等,多数情况下病情相对较轻,通过保守治疗或简单的手术治疗可以治愈。而暗红色出血可能提示上消化道的严重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癌等,病情往往较为复杂,治疗也相对困难。
大便出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症状,无论是鲜红色出血还是暗红色出血,都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痔疮、肛裂等引起的鲜红色出血相对较为常见且病情可能较轻,但也需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而暗红色出血可能暗示着上消化道的严重疾病,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当出现大便出血的情况时,不要惊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肛门指诊、结肠镜检查、胃镜检查等,以明确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