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 新闻 > 疾病要闻 > 正文
mers最新消息 中国首例确诊患者精神好转

2015-06-03 09:25来源:99健康网

导语
昨日,首例确诊患者金某精神状态好转,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截止目前,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共78人,已追踪到69人,仍有9个MERS密切接触者失联。

  自从国家卫计委通报广东出现首例来自韩国的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确诊病例后,社会广泛关注MERS病毒。昨日,首例确诊患者金某精神状态好转,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另据韩媒报道,韩国方面出现2例感染MERS死亡病例,已出现三次感染病例。此外,首都机场昨日起对所有入境人员测体温。

  首例患者病情“谨慎乐观”

  昨晚,记者从广东省卫计委获悉,广东省应追踪的密切接触者增加至78人,目前已追踪到69人,全部采取集中方式隔离观察,暂无人出现不适。但尚有乘坐永东巴士乘客9人没有取得联系。

  广东省卫计委通报称,昨日继续加强密切接触者的搜寻和隔离观察,新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人,其中1名为香港新通报的同航班乘客,1名为永东巴士乘客。经粤港两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与患者同航班的29名密切接触旅客全部找到并已实行隔离观察。

  首例确诊患者金某昨日精神状态好转,仍有发热,体温38.2℃,胸片显示双下肺仍有渗出,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昨日,钟南山院士、广东省卫计委领导率省医疗救治和传染病防控专家组专家,与国家专家组专家一道赴惠州中心人民医院对病人进行了长达4个多小时的联合会诊。会诊意见表示,患者病情进展程度趋缓,病情谨慎乐观。

  入境航班无异常才可下机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表示,目前将梳理首都机场口岸与疫情流行国家直航及主要中转枢纽航班,锁定检疫排查重点。

  航空公司在航班抵达前,要提前进行机上广播,告知旅客主动申报疫情发生国家旅行史、病人接触史和疾病症状;要求所有入境航班如发现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人员,应提前向检验检疫部门报告,并采取远机位停靠、带离可疑病例等措施。检验检疫人员在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准许旅客下机和卸货。

  航班抵达后,在首都机场旅检通道将设置醒目文字提示,要求入境旅客主动申报疫情发生国家旅行史、病人接触史和疾病症状。

  检验检疫人员将利用红外测温仪监测所有入境人员的发热症状,及时发现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旅客。对于对载有有症状人员的交通工具以及来自疫情发生国家的集装箱、货物、邮件、快件也要进行检疫查验和卫生处理。

  疫情

  韩国首次出现“三次感染”病例

  昨日,韩国保健福祉部通报称,该国已出现2例感染MERS死亡病例,新增6例该病确诊病例,确诊患者增至25人。其中包括2名三次感染病例。据悉,2名三次感染病例者均为二次患者被隔离前密切接触的人群。

  通报显示,其中一名死者今年58岁,患有哮喘病,此前因呼吸困难于5月11日住院。在5月15日至17日,死者与韩国一位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有过接触,之后情况恶化,最终在治疗中死亡。

  韩国保健福祉部引用该死者主治医生的话称,其死因与免疫力下降和呼吸病发作有关,感染MERS则加重了其病情。

  另一位死者今年71岁,从5月15日开始出现中东呼吸综合征症状,住院接受治疗过程中与首例患者有过接触,28日被确诊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

  韩国媒体称,韩国副总理崔炅焕昨日承认,韩国保健福祉部在MERS流入韩国初期的对应和管理措施不力,引发了公众对政府部门防疫能力的信任危机。目前,韩国已对682名与MERS患者有过接触的人进行强制隔离。

  释疑1

  如何防止“三次感染”?

  关键是加强隔离;沙特出现过“五次感染”

  在全国首例MERS患者确诊后,国家和广东省即刻成立了专家组赴惠州进行诊疗工作。昨日,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高占成介绍,防止三次感染的关键是要加强隔离。

  高占成说,在非典疫情暴发时,我国就对暴露人员做了严格的隔离。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在我国会出现MERS三次传染的情况,这与我国目前采取的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有关系。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王凌航此前曾表示,无论流感、禽流感还是MERS,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在感染后几乎都是高危人群,而且占死亡病例中的大多数。患有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肾衰竭或免疫抑制的人群也是罹患MERS的高风险人群,需要加强防范。

  此外,该专家组的另一位专家表示,韩国出现三次感染的情况并不罕见,此前在沙特阿拉伯还曾出现五次感染的情况。目前找到密切接触者,并且进行隔离的话,疫情总体是可控的。

  释疑2

  疫情是否会大规模暴发?

  无证据显示MERS在人际之间大规模传播

  根据国家卫计委通报,截至昨日,尚有乘坐永东巴士乘客9人没有取得联系。

  上述专家组专家称,即使目前我国仍有一些密切接触者处于“失联”状态,但从总体上看,这不会造成地方疫情暴发。

  他解释,首先是MERS病毒自身的传染性比较低,甚至低于流感。其次,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一般是病人在医院感染的情况比较多,如病人之间的传播。此外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而这两种情况均是基于密切接触的背景上,因此一般的人受到传染的可能性比较小。

  高占成也认为,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MERS在人际之间大规模传播,疫情在中国大规模暴发的可能性非常小。

  他解释,目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采取的防控措施和水平比当年SARS的时候还要好。医院在治疗中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确保医护人员不受感染,把风险降到了最低。

  追访

  惠州人民医院:

  抽签进病房不是因为怕

  昨日,新京报记者联系了收治全国首例确诊MERS患者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该院社工委一工作人员介绍,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都正常,诊流量也没受到影响。

  据介绍,惠州中心人民医院在此前有过抗击SARS和禽流感等传染病的经验,因此院方有完整的应急方案,不存在措手不及的状态。

  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经按照韩国患者金某的饮食习惯为其专门准备了韩餐。

  金某可以通过电话与韩国的家人联系。目前对金某的护理以4小时一班轮换,护士在换班的时候不仅要交代病情,还会准备一些简单的中韩翻译的文字对照,便于和金某交流。

  对于此前网传护士抽签进病房的新闻,该工作人员表示,实际上并不是医护人员害怕而抽签,而是由于ICU的护士人手紧张,因此就动员其他科室的护士参与。后来由于报名的人太多,因而采取了抽签的办法。

  昨日,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官网上贴出了呼吸一区护士的“请愿书”,称“经过深思熟虑并征得家人同意,自愿报名请求到医院的前线去,因为这是当初选择这个职业的承诺”,请愿书下方则是15名护士的签名。

  提醒

  去疫情国家注意什么?

  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场所长时间停留

  勤洗手,未洗手前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

  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未削皮的水果等

  避免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触

  尽量避免接触单峰骆驼、蝙蝠等

(责任编辑:廖露)

  • 咯血病人禁用哪种止咳药

    如果出现咳血要及时就医治疗,检查一下原因,如果咳血不要选用镇静或者有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

  • 在部队里得了甲沟炎

    这个病可以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进行治疗,比如红霉素软膏或者是莫匹罗星软膏,疼痛明显的话加上口服的抗生素比如头孢克肟片。如果反复发作而且没有好的缓解办法可以把指甲给拔掉。

  • 较重闭合性跌打损伤怎么办

    多休息,不要过度活动,可以药物治疗,局部 热敷,一般可以逐渐恢复,不要着急。

  • 外阴痒会传染头皮痒吗

    这种情况可以口服抗真菌的药物比如氟康唑片或是伊曲康唑胶囊,外阴这里用红核妇洁洗液清洗,头皮用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洗头。

  • 停经多久开始补雌激素

    雌激素常用补佳乐,检查明确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片了,再后半段加上黄体酮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 地屈孕酮片吃完会腰酸吗

    治疗可以改变不良姿势、避免久坐久站、避免长时间一个姿势过久,局部可以做做热敷理疗,如果痛的严重,可以口服布洛芬或塞来昔布胶囊治疗。

  • 手气会不会蔓延到全身各处

    虽然有传染性但是用过药之后传染力会明显下降,经过治疗治愈之后就不再有传染性,常用的治疗手气的药物有盐酸特比奈芬乳膏,酮康唑乳膏,或是部分中药比如复方酮康唑软膏等。

  • 女人皮肤全身发黄是什么原因

    这种情况需要先完善肝部检查,包括肝炎病毒谱,肝胆脾彩超,肝脏功能和血常规,贫血方面主要查血常规还有贫血三项,如果都没问题的话可以补充多元维生素,加上归脾丸口服。

Q脚后跟长骨刺吃什么钙片好

王富主治医师

A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限制过多的走路以及跑跳,爬山等活动,尽量的穿宽松,舒适,柔软的厚底鞋子,避免鞋底过硬过薄,晚上可以多用热水泡脚,这样的处理一般可以有效的预防症状的发作。...[详细]

Q治疗灰指甲最好的外用药

刘静副主任医师

A

如果灰指甲比较少你可以先外用复方聚维酮碘搽剂治疗,但如果长的太多,或是亮甲治疗效果不好,你可以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或是盐酸特比奈芬片治疗。...[详细]

Q止点性跟腱炎的治疗

王富主治医师

A

这样的情况可以到当地医院的骨科就诊治疗。建议你可以先考虑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局部热敷或者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剂,配合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比如说双氯芬酸钠或者是布洛芬胶囊来看看效果。如果不理想的话,再考虑到医院就诊治疗就可以了。...[详细]

Q胃痛呕吐怎么快速缓解

邹玲婷主治医师

A

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贪吃凉食凉饮,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吃油腻过大的食物和油炸食品。可以服用一些铝碳酸镁片,多潘立酮片。热敷一下腹部。...[详细]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