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大肠癌发病率不断攀升,已跃居每年新发癌症第二位。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记者走访多家医院肿瘤科发现,大肠癌新发病例中,有近6成的患者错把它当“痔疮”治疗,延误了最佳治疗期。
然而,与肺癌、肝癌等相比,大肠癌形成前大多会先出现大肠息肉这一明显的特征,并且演变过程相对缓慢,从肠息肉发展成肠癌大约需要7至10年,在此期间,如果市民加强警惕,主动筛查,是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何区分痔疮与大肠癌
“大肠癌发病隐蔽,病情发展较慢,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它与痔疮的共同点都是便血,因此,误诊率较高。”深圳市某医院肿瘤二科田医生说。正确区分痔疮和大肠癌,不仅要观察大便规律是否有变化,还要观察大便前后的出血量。田耕认为,大肠癌患者的大便次数会增加或不规律,而痔疮一般不会有大便次数增加;其次,看出血量和出血情况。大肠癌出血,血和大便往往混在一起,出血较多,多为脓血,而痔疮一般是大便前后出血,出血量少,多为鲜血;最后,还要看是否有伴随症状。大肠癌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有腹痛,出现贫血、消瘦甚至肠梗阻症状,而痔疮不会有这些症状。
早期大肠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大肠癌的生存率,与其发现及接受治疗的早晚有直接的关系。据悉,大肠癌治疗通常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一般来说,早期大肠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90%至95%。中期大肠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40%至70%。而有远处转移的晚期大肠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则低于20%,但积极接受术后辅助性化疗及放疗,5年生存率可达60%。
导致大肠癌的原因有哪些
1、饮酒:酒精的摄入量与大肠癌的有关系,酒精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但具体原因不清楚。减少酒精摄入量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2、吸烟:吸烟与大肠癌的关系还不十分肯定,但吸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证实,研究认为,吸烟是大肠癌基因产生的刺激因素,但需要经过大约40年的时间才能发生作用。
3、肥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独立的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过少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可以影响结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从而达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
4、生殖因素:激素与生殖因素可能影响大肠癌的发生,美国研究表明,单身女性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结婚女性,有人认为这与激素能影响胆汁酸盐代谢有关。
5、食用高动物性脂肪食物,会增加粪便中胆酸的浓度,而胆酸会促使大肠癌的产生,加上高脂肪食物往往是高热量,根据最近研究,热量摄取太高,体重超重,亦会增加大肠癌的机率。
6、缺少纤维素的摄取亦可引发大肠癌发生,纤维素大都来自蔬菜水果,它与致癌物质结合,可吸附胆酸,胆固醇及有害物质,加上它不可溶解而且有保水性,可使粪便量增加,亦可促进大肠蠕动,使吸附的致癌物快速排出,减少大肠癌发生,反之纤维素摄取太少,则有罹癌可能。
7、钙质摄取缺少,亦可能引发大肠癌,因为钙质可以结合胆酸和脂肪酸,进而减少大肠壁与此等胆酸接触的时间,防止大肠癌的发生。
8、摄取维他命a、c、e及矿物质硒减少,则可能减少体内的抗氧化剂,影响大肠黏膜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导致大肠癌。
如何预防大肠癌
1、改进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多,作用于大肠时间长,必然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积极锻炼身体。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希望有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预后是不良的。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定期检查。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警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 上一篇:香港新增两宗成人严重流感死亡个案
- 下一篇:产后腰疼怎么办 产后腰疼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