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一女子因广场舞队伍清晨5点高音量播放《最炫民族风》,严重影响睡眠,愤而报警并直言:“上班累死累活,她们闲着没事!”这番话在网上引发热议。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多地频繁出现:深圳有居民抱怨孩子因噪音失眠,哈尔滨上班族凌晨被震天响的音乐吵醒。面对清晨扰民,不少年轻人表示“忍无可忍”,而跳舞的老人则强调“早起买菜、晨练时间有限,7点后没空”。双方的矛盾正在变成一场“作息之战”。
广场舞为什么会变“扰民舞”?
广场舞作为一种全民健身方式,初衷是好的,能锻炼身体、社交娱乐,确实帮助很多中老年人延缓衰老、保持活力。但问题出在时间和音量上。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夜间(22:00至次日6:00)是噪音敏感时段。而国家对于居民区夜间噪音限值一般为45分贝,这相当于图书馆内的安静程度。而播放广场舞音乐的音响动辄超过70-80分贝,有时甚至接近汽车喇叭声级别。更何况,是在清晨5点,很多人还处于深度睡眠状态。
那么,清晨5点被吵醒,对人的身体和工作,究竟有多大影响?
清晨被吵醒,可能“毁”一整天
1. 干扰深度睡眠,导致睡眠不足
人类的睡眠分为不同阶段,清晨4-6点正是深睡和快速眼动睡眠交替的关键时段。这两个阶段对身体修复、记忆整合和情绪调节至关重要。
突然被噪音惊醒,会打断这个过程,使人睡眠质量下降。哪怕醒后还能再睡,也很难再进入深度睡眠,导致整晚效果大打折扣。
2. 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
研究表明,成年人如果连续几晚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大脑的反应速度、注意力、短期记忆力就会显著下降,相当于酒驾水平。如果早上5点被吵醒后再难入睡,上班族的精神状态、工作效率必然受到影响。
3.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长期睡眠不足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对中青年人群尤其危险,容易引发猝死、高血压早发等问题。
4. 影响情绪,易激发家庭或社会矛盾
被扰眠的人会变得易怒、焦虑,容易因小事与家人或同事发生争执,长期下去会形成情绪困扰甚至抑郁倾向。因此,有人凌晨报警其实不是“矫情”,而是长时间积累下的情绪爆发。
健康生活不能以“干扰别人”为代价
跳广场舞本是一件健康、积极的事,但要讲时间、讲地点、讲分寸。科学研究表明,早上锻炼最合适的时间是6:30之后,此时阳光渐强,空气质量也比清晨更好,人体生理节律也逐渐激活。相比5点的“扰人练舞”,延后1小时更合理,也更健康。
同时,不少公园、社区已经设置了专门的健身场所,建议舞者尽量选择远离住宅楼的位置,使用音量可调节或使用耳机设备。
结语
睡眠,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健康保障;锻炼,也应是对自己和他人都负责任的选择。当广场舞从健身活动变成扰民噪音,问题就已经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如何在公共空间中彼此尊重。一边是想睡觉的人,一边是想锻炼的群体,城市生活本就需要多一些理解和边界感。在这个问题上,互让一步,才能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