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大便出血的经历?别掉以轻心!大便出血可能暗示着6种疾病。而且,鲜红色血便和暗红色血便有着本质区别。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识别潜在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大便出血需警惕的6种疾病
痔疮:这是导致大便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在排便后出现鲜红色血液,有时呈点滴状,严重时会喷射而出。这是因为排便时,粪便擦破隆起的曲张静脉,或因排便用力使静脉内压力增高而引起出血。
肛裂:肛裂引起的便血颜色鲜红,量较少,常伴有剧烈的肛门疼痛,尤其在排便时疼痛加剧。这是由于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小溃疡,排便时粪便刺激溃疡面导致出血和疼痛。
直肠息肉:便血颜色鲜红、无痛,有时会带有黏液。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排便时可能会受到挤压而出血。
溃疡性结肠炎:便血一般为黏液血便,颜色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同时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这是因为结肠黏膜发生炎症、溃疡,导致出血和黏液分泌增多。
直肠癌:便血初期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量不多,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或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腹痛、腹部肿块、消瘦等症状。
结肠癌:便血颜色可呈暗红色,有时伴有黏液,还可能出现腹部隐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结肠癌是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肿瘤表面破溃出血导致便血。
鲜红色与暗红色血便的区别
出血部位不同:鲜红色血便通常提示出血部位靠近肛门,如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等疾病引起的出血。因为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所以颜色鲜红。而暗红色血便可能表示出血部位较高,如结肠或小肠,血液在肠道内经过较长时间的氧化和消化液作用,颜色会变暗。
病因不同:鲜红色血便常见于肛肠局部病变,如上述提到的痔疮、肛裂等。暗红色血便除了可能是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外,还可能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如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引起肠道内出血。
伴随症状不同:鲜红色血便若由痔疮引起,可能伴有肿物脱出;肛裂则伴有剧烈疼痛。暗红色血便如果是溃疡性结肠炎引起,会有腹痛、腹泻等症状;结肠癌可能伴有腹部肿块、消瘦等表现。
大便出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鲜红色血便和暗红色血便在出血部位、病因和伴随症状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当发现大便出血时,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仔细观察血便的颜色、出血量、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如果出现便血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肛门指诊、结肠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病情、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肛肠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