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多人食用青蛤,导致中毒。福建沿海受到赤潮影响,近期要注意慎食贝类海鲜。
据报道,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方微信发布消费提示。近期,部分南方海域发生赤潮。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链状亚历山大藻,该藻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麻痹性贝类毒素毒性极强,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建议消费者及餐饮单位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如发现误食,出现中毒症状,请尽快就医。
常见贝类海鲜有哪些
1、海虹(又名淡菜、贻贝)
海虹,名字里虽然有个虹字,一眼望上去,却是黑黝黝的一对壳,特别是国产海虹,更是黑得通透。通常海产品的名字都很形象,你会不会抱怨渔佬们花了眼睛,才起了这么一个名不副实的名字给海虹这海物用。假如你把澳洲海虹和国产海虹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就一定能理解了。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于事物认识有误区,是因为我们在沟通渠道上还存在着不通畅。假如你仔细观察澳洲海虹的壳,你会发现它其实真的是“虹”色的,虽然色差很小,但是在它的壳上面会有不同类别的黑、灰、银等相间其中,并且带有贝母般变幻的光泽。
每年7月是吃海虹的好时节,当然现在食品链已实现全球一体化,随时吃随时肥美带黄,和很多海产,特别是螃蟹一样,海虹必须要吃新鲜的,否则其排毒下火的功效简直堪比减肥茶。
2、文蛤/花蛤
文蛤、花蛤,对于把它当作食物的人来说,差别只有壳的颜色不同而已。目前我们市场上吃到的文蛤花蛤都是人工养殖的,它们的生命力在我们的大部分海岸线上都很活跃,对于内陆人来说,这两种贝类大概是最熟悉最常见,价格最便宜的了。
3、生蚝
在亚热带、热带沿海都适宜蚝的养殖,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鸭绿江,南至海南岛,沿海皆可产蚝。蚝乃软体有壳,依附寄生的动物,咸淡水交界所产尤为肥美。是软体动物,有两个贝壳,一个小而平,另一个大而隆起,壳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肉,壳,油都可入药,也叫蚝或海蛎子。
4、翡翠螺
翡翠螺的名字绝对是个形容词。螺壳在焯水之后通体碧绿,简直像珠宝一样,螺肉肥厚实在,吃起来口口过瘾。难怪它会成为很多人的最爱。翡翠螺纯粹是海鲜中的舶来品,现在在国内销售的翡翠螺基本来自加拿大和挪威这种海产大国。翡翠螺在打捞上来之后马上进行零下30℃的急冻,保持新鲜,发往世界各地。
5、大连鲍
这个名字真是起得顾名思义,就是产自于大连的鲍鱼,同时它也是大连人民打牙祭的时候最上得了台面,最撑得起场面又最实惠的海产品,据说在旺季最便宜的大连鲍在海鲜市场才8元一只。话说,大连鲍又分七孔鲍和九孔鲍,不管是哪一种,它们跟我们在海鲜酒楼里吃到的那些珍馐美味——鲍鱼海参中的鲍鱼都是同族同根的,就是人家发育得好,而大连鲍的一般体格也就是个易拉罐切面的大小吧。
6、毛蚶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毛蚶在浙江沿海一带的名声不太好,具体原因请参照2006年的福寿螺事件。一度,上海市内禁止出售毛蚶。人类喜欢把自己行为产生的不当后果归罪于其他生物承担,这是传统。作为软体动物,吃毛蚶之前的卫生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没办法有人喜欢吃生的,但毛蚶可不是来自阿拉斯加没有污染和人类生存痕迹的深海的。吃毛蚶必须是熟的,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焯水,焯水之前还得让它在干净的水里吐吐沙子。生吃固然无限鲜美,为了生命安全,还是别向古人学习茹毛饮血了。
7、带子
带子,瑶柱在变成调味品之前的真身。也是我们在各种家常菜馆里最常能吃到的贝壳类海物。豉汁蒸蒜蓉粉丝蒸,大体来说,上火蒸桑拿就是它的常规归宿了。
8、蛏子
蛏子,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生活于河口或浅海内湾,主要分布于我国或日本沿海,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形似绳索的缢痕,故名缢蛏。肉可食用,也可作药材。夏天是盛产蛏子的季节。蛏子最常见的一种叫长竹蛏,两壳形似长竹筒,因此而得名。黄县龙口等地称为“海指甲”,海阳则叫它为“鲜子”,是夏天佐酒的佳肴。洗净后,放养于含有少量盐分的清水中,待蛏子腹中的泥沙吐净,然后用薄刀片轻轻剖开蛏子背面连接处,倒在沸水中,稍为停留,加入葱末,即可捞起食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