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收入有量化要求,医师的收入也应当以立法的形式予以保障。
不可孤立化理解医生的不满
王聃
我不知道,围观者如何看待这样一份调查结果。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份白皮书的某些内容还是稍稍显得矫情。平心而论,在整个社会的衡量体系中,医生群体的整体收入还是处于中上水准,尚且达不到必须以立法形式来予以保障的程度。至于说到“提高医师合法收入对治理红包、回扣,以及缓解医患关系紧张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也有些缘木求鱼。真正要去除医疗行业中的不正常现象,缓解医患矛盾,关键依旧在于深化医疗体制的改革。
不过,这绝不代表医生们的心声非真实的想法,亦不代表对此种声音就可以简单化地忽略。如果把观察的视野拉得更长一些,我们会发现,抱怨职业的不堪、不满意自己当下的收入水平,几乎成为了所有行业中都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网络上随便一搜,类似的消息比比皆是。譬如“科技工作者现状调查:30.5%对收入不满意”“ 青年教师对工资收入最不满意 ”,就连向来被外界所羡慕的公务员,调查亦显示,其中不少人抱怨工作忙闲不均,普遍对收入不满。
倘若不孤立化地理解,真实的问题其实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满意自己的收入?如此问题不免比“六成医生不满收入”更有分析价值。通常来说,对于自身收入的感知状况,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与其他职业和群体比较,是否比他们高?另一个则是,在社会收入分配的大背景下,工资收入是否实现了同步的增长。不得不说,两个问题都令人疑虑。不错,部分行业工资的绝对数值确实在增长,但是某些特定行业中灰色收入的存在,以及旱涝保收的状况,又会令其产生不平衡,进而不满意目前的收入状况。
至于说到收入分配改革对职工工资的惠及力度,同样应该承认,近年来收入分配改革不时有动作和声音传出。但增幅稳定的居民工资上涨机制,以及多次提及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仍然没有出现,那么所谓的“提低、扩中、限高”,亦难以被充分地兑现。尤其是其中的“扩中”,即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进展相对缓慢,这恰是调节利益关系和收入分配的极其重要之处。既然数目庞大的中产阶层难以从收入分配改革中被重点关注,因此出现以不满意收入为表征的收入分配抱怨,亦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六成医生不满收入”只是社会性心理和症候的一个缩影。白皮书提出,医学教育属精英教育,要想成为一名医生,除了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外,毕业后还需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成长的时间成本比较长。对此,我们表示深刻地认同,但如果厘清了某些宏观性的生成缘由,不难得出结论:要让“六成医生不满收入”不再出现,要让抱怨收入不至于成为社会普遍的情绪,路径依旧在于破除某些特殊行业的特殊收入,以及加大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改革力度。这比单纯立法保障收入更显重要。
医生对收入不满并非矫情
张枫逸
在2009年、2011年的该项调查中,认为付出与收入不相符的医师均超过九成。随着医改的推进,医师对收入的满意程度有所提高,但2014年仍有超过六成医生不满意自己收入。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许多网友不屑一顾,认为医务人员不过是得了便宜卖乖,拿着红包回扣哭穷。
诚然,发生在医院中的红包与回扣乱象备受舆论诟病,但应该看到,并非所有医生都有“灰色收入”。换个角度讲,一些医生之所以为蝇头小利折腰,也有合法收入较低的因素在内。因此,“超六成医生不满收入”并非矫情,而是折射出医疗体制的深层次问题。
医生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职业。本科医学生需要读5年,博士医学生需要读8年,除了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外,毕业后还需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名合格的医生培养出来,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高。同时,医生工作强度高,压力大,白天黑夜连轴转成为常态,不能出丝毫差错,这种身心付出也需要相应的物质回报。按照国际惯例,医生属于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平均工资应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到6倍,但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19倍。广东省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医学类毕业生平均就业薪酬最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中,医学类排名倒数第三。
医生付出缺乏合理回报,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方面,影响医生的职业忠诚度,少数医生通过红包、回扣、过度医疗等“堤内损失堤外补”,从而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激发了医患矛盾。另一方面,制约了医学人才队伍的培养。目前的不争事实是,学生报考医学院的热情下降,优秀学生不愿学医、从医,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学医。还有的医学生埋头苦读数年医学,毕业后却找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目前我国每年培养的医学毕业生都在60万人以上,最终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六分之一,高昂的培养成本被白白浪费。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说过:“在一个社会中,医生和律师的劳动报酬应该比较高,因为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而把财产有时甚至是生命和名誉委托于律师。”面对“超六成医生不满收入”,有必要重新审视这条至理名言。近来不少专家学者提出“高薪养医”,就是看到了这一问题。当然,高薪绝非简单的一涨了之,而应通过理顺医药价格,挤掉药品、设备和耗材等费用水分,还原医疗技术服务价值,使“以技养医”取代“以药养医”。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让收入与医生的劳动价值、服务意识成正比。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广大医务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愉快地看病,在阳光下看病,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爱上“白大褂”,确保医疗卫生领域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