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越早发现越好。但越早期的癌症标记物浓度越低,检测难度超过大海捞针。最近,我国科学家发展出了多种蛋白质分离鉴定新技术和新方法,为癌症的早期诊断研发出了新“利器”——可将目前癌症标志物筛选的检测灵敏度提升1000倍以上。
如果把一毫升人的血液放大到海洋这么大,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就像大大小小的鱼群一样遨游其中。与癌症早期诊断相关的蛋白质其含量极低,就好像海洋中品种极其珍稀的几条小鱼。由于被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大鱼群”所掩藏,因此很难被发现。
自2007年起,在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基于多维阵列色谱的高浓度蛋白质去除技术,可以将海洋中数量众多的“大鱼群”全部清除,只留下各种“小鱼群”,从而降低了癌症标志物的筛选难度。
然而,即使去除了“大鱼群”,“小鱼群”也达数万种之多。怎样找到特定的与肿瘤早期诊断相关的那群“鱼”?科学家又设计出了一系列新的“诱饵”。他们根据癌症早期诊断标记物的分子特点,设计出纳米材料、磁性材料等功能化新材料,有选择性地让这类蛋白质能乖乖“上钩”,从而帮助医生尽早判断病人是否患有癌症。
目前,利用这些新技术,科学家们不仅可以鉴定出人的血液、肝脏等组织中更多的蛋白质,而且发现了与肝癌密切相关的磷酸化肽段、与大肠癌诊断具有高灵敏度(100%)和高特异性(96.77%)的糖蛋白等,均有望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候选分子用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