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患上痔疮。更有说法“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痔疮常见的症状有出血或是便血,如果痔疮出血就要当心是肠癌晚期。
很多人都有“十人九痔”的观念,因此如果存在常年肛门疼痛的情况,大多数能忍就忍,甚至肿物脱出肛门也熟视无睹。还有肛周各种不适,仍不就诊等情况,不少人还出现过多次便血。其实长期便血不仅会导致失血性贫血;肿物长期脱垂容易摩擦出血,黏液流出肛外刺激皮肤,容易引发肛门感染,加重病情;而且便血是大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常常有病患被误诊为痢疾或痔疮出血,导致查出肠癌多是中晚期。
肠癌疼痛与腹痛是不同的
1、有的肠癌患者没有便血、便秘的早期典型症状,却表现为腹部隐隐作痛。腹部的疼痛病因复杂,有时检查出肾结石,就容易漏诊肠癌。
2、肠癌的疼痛跟肾结石的性质有所不同,建议腹部隐痛应该考虑肠道问题,有必要做肠镜检查——及早发现肠癌,治愈率可以达到60%~70%。
有数据表明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高发癌,发病率位于男性癌症第2位,女性癌症第3位。由于大肠癌的潜伏期特别长,因而专家提醒,对于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七类人群应重点筛查直肠癌
目前,专家表示,大肠癌的发病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很可能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家族遗传因素、慢性疾病、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
1、喜食高脂高蛋白人群
对于肠道而言,水分是必须的。因而,很多人都是由于在饮食重水分及膳食纤维补充不足,而诱发相关肠道疾病。他们主要以高脂肪、高蛋白摄入为主,如动物蛋白、酒精、油炸食品等,因此罹患肠癌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因为这些高蛋白低纤维食物会影响肠道正常蠕动速度,致使粪便长时间停留肠道内,易产生毒素,长此以往,癌症发生危险较高。
2、年龄四十以上人群
其实,癌症可诱发于各种年龄,对于肠癌来说也是如此。但临床病例显示,大约有90%以上患者年龄大于40岁。由此可见,对于该年龄段的人群而言,定期进行直肠筛查很有必要。
3、长期便秘便血人群
有数据显示,大概有八成人不知道便血是肠癌的信号。长期便秘可能会导致大便干结,且毒素累积于肠道内,如此循环往复,严重者可诱发便血。专家表示,便血可能是癌前预警。
4、相关慢性疾病人群
虽然某些慢性肠道疾病不一定会发展为癌症,但是临床显示,有十年以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而有大肠息肉的患者这种危险性是普通人的22倍。此外,还包括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等肠道疾病。另外,非肠道疾病也可能导致罹患大肠癌风险,如血吸虫病、长期的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的人群。
5、有家族遗传史的人
大约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大肠癌患者可能主要是因为遗传因素所致。如家族中有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患病史的人,其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
6、长期精神抑郁的人
工作、学习及生活都可能会造成个人出现精神紧张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紧张、焦虑等现象。心理上的这种不适感易诱发生理上的变化,如出现腹痛、腹泻、排便频繁等症状,这些症状被称为“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蠕动不正常正常,排毒功能出现异常,危险性比较高。
7、长期熬夜的人群
长期熬夜可以诱发多种疾病,以肠道而言,可致毒素堆积,新陈代谢减慢,长期作用下,有患癌风险。
由此可见,很多肠道疾病都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而诱发的,对于有上述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而言,一定要做好相关保健,包括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否则危害的就不止是肠道,与其他疾病也息息相关。
哪些食物能预防肠癌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吃素食防癌效果最好。但《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与全素食相比,半素食能够显著降低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新研究中,美国加州洛玛连达大学预防医学教授迈克尔·奥利奇博士及其同事对近77700名参试男女的饮食行为展开了跟踪研究。7年之后发现,和一般吃肉的受试者相比,全素者罹患大肠直肠癌的几率少了20%,而除了蔬果也食用鱼类的半素食者,更是减少了43%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奥利奇博士表示,这项新研究结果表明,半素食比全素食更防大肠癌。美国营养师还特别建议: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大肠癌,应该吃7种健康食物。
具体包括:
(1)三文鱼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肥鱼。
(2)富含膳食纤维的燕麦或谷物。
(3)具有抗炎属性的橄榄油。
(4)富含叶酸和B族维生素的豆类。
(5)每天5至8份新鲜水果蔬菜。
(6)咖喱。
(7)富含番茄红素的西红柿。
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避免油炸食物、加工肉食和精制淀粉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