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 新闻 > 百姓民生 > 正文

高温炙烤来了,如何应对?这份防暑指南收好!

2025-08-02 12:44来源:99健康网

导语
持续高温天气来袭,酷热难耐,防暑降温刻不容缓。中暑不仅让人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威胁生命。想要平安度夏?这份科学实用的防暑指南请务必收好。

   烈日炎炎,高温预警频发,如何在酷暑中保护身体健康?无论你是在户外奔波还是在室内办公,掌握防暑降温的方法,是每个人夏季的必修课。

  高温天该怎么防暑?这些关键要点不能忽视

  夏季高温对人体的影响不容小觑。从脱水、中暑到热射病,都是因高温引发的健康隐患。应对高温,首要任务是防止身体过热与失水,保持适当降温和补水,避免暴露在烈日之下。同时,合理调整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也能有效减少热带天气带来的不适。

  避开高温时段,减少暴晒风险

  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4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此时尽量避免在户外长时间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树荫、建筑物遮挡或携带遮阳伞,并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护用品,减少阳光对皮肤眼睛的直接伤害。

  合理穿着,利于散热

  穿着透气、浅色、宽松的衣物,可以帮助皮肤更好地散热。棉质或速干面料的衣服有助于吸汗和降低体表温度。避免穿着厚重、深色或紧身衣物,以免热量聚集,加重体感不适。

  充足补水,防止脱水中暑

  高温天气出汗增多,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容易引发脱水、头晕乏力等症状。建议每隔1至2小时喝一次水,每次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如长时间户外活动,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但应避免含糖量过高的饮品。

高温炙烤来了如何应对 这份防暑指南收好

  饮食清淡,注重营养均衡

  夏季饮食宜清淡,避免高油高盐食物,多摄入新鲜蔬果、绿豆汤、西瓜、黄瓜等富含水分的食物,有助于降温消暑。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引起身体内热。饮食上注意多样化,避免偏食导致营养流失。

  保证休息,避免疲劳叠加中暑风险

  高温天气容易使人感到疲倦、烦躁,良好的作息有助于恢复体力。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如果天气异常炎热,可适当安排午休,帮助身体恢复能量。

  正确使用空调与风扇,谨防“空调病”

  空调是应对高温的有效工具,但使用不当容易引起呼吸道不适、肌肉酸痛等问题。建议空调温度控制在26℃左右,不宜对着身体直吹。空调房内应保持一定湿度,适时开窗通风。风扇虽然电费低、使用便捷,但长时间直吹同样容易导致感冒或肩颈僵硬。

  关注身体信号,警惕中暑前兆

  中暑初期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出汗过多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补水降温。如果症状加重,如体温持续升高、意识模糊、肌肉抽搐等,需立即就医,防止演变为热射病,危及生命。

  老人儿童更要特别留意

  老年人和儿童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差,是中暑高发人群。家属应密切观察他们的身体状况,确保居住环境通风良好,鼓励规律饮水和合理作息。避免让老人或孩子长时间在室外或高温密闭空间中活动。

  紧急情况如何处理?牢记这些应急方法

  如发现有人疑似中暑,应立即将其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用冷水毛巾敷在额头、腋下等部位降温,并尽快补充水分。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高热不退等症状,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救援时持续进行物理降温。

  结语

  高温不仅考验身体的耐热能力,也考验人们的健康意识。提前做好准备,合理安排作息、饮食和出行方式,是安全度夏的关键。掌握科学的防暑知识,才能让我们在炎炎夏日中安然无恙。

标签阅读:
防暑
高温
  • 糖尿病人减肥早餐怎么安排?吃什么好?

    糖尿病患者减肥早餐应包含高纤维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与适量蔬果。例如,可以选择一杯无糖豆浆(优质蛋白),搭配燕麦粥(高纤维碳水化合物),再加上半个苹果或一些凉拌蔬菜(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燕麦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缓慢,可使血糖平稳上升;无糖豆浆能提供蛋白质,增强饱腹感;水果和蔬菜则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且热量较低。这样的早餐既能满足身体上午的营养需求,又有助于控制血糖与体重,同时避免因饥饿引发的加餐,对糖尿病患者减肥有积极作用。 不懂得正确的饮食方案是糖尿病的关键,找专业的医生能提供专业的饮食指导,可以在控糖减肥路上事半功倍。

  • 减肥逆转糖尿病能维持多久

    要想延长减肥逆转糖尿病的维持时间,首先要设定合理的减肥目标并持续巩固减肥成果,避免体重回升。严格遵循低糖、高纤维的饮食结构,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多吃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及适量力量训练。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波动并调整生活方式。同时,定期体检,筛查和管理其他可能影响糖尿病的合并症,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建议糖尿病人最好找专业的医生提供专业的减肥指导,可以在逆糖路上事半功倍。

  • 2型糖尿病减肥后会恢复正常吗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减肥计划,通过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及优质蛋白的摄取,控制每日总热量。同时,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减肥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即使减肥后血糖恢复正常,也不能放松警惕,需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建议糖尿病人最好找专业的医生提供专业的减肥指导,可以在逆糖路上事半功倍。

  • 2型糖尿病减肥后可以停药吗

    先不要自行停药,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还会考虑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因素。如果确定可以尝试停药,需遵循医生的方案,逐步减少药物剂量,同时加强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如每天多次监测血糖并做好记录。若在减药过程中发现血糖升高或波动较大,应立即恢复用药并再次就诊调整治疗方案。建议糖尿病人最好找专业的医生提供专业的减肥指导,可以在逆糖路上事半功倍。

  • 200斤减肥后糖尿病会好吗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且可持续的减肥计划,饮食上严格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同时,结合规律的运动锻炼,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增加力量训练。在减肥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若减肥后血糖恢复良好,也不能掉以轻心,需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旦发现血糖有波动,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或干预措施。不懂得正确的饮食方案是糖尿病的关键,找专业的医生能提供专业的饮食指导,可以在控糖减肥路上事半功倍。

  • 糖尿病吃什么可以减少脂肪

    首先应增加高纤维食物摄入,如各类蔬菜(如西兰花、菠菜、芹菜等)、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可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摄入,且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吸收。优质蛋白质也不可或缺,像鸡胸肉、鱼肉、虾、豆类等,它们在提供身体必需营养的同时,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维持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促进脂肪燃烧。再者,可适当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坚果等,有助于调节血脂,减少体内脂肪堆积。同时,要控制饮食量,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血糖大幅波动和脂肪过度合成。配合规律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以增强脂肪消耗效果。 不懂得正确的饮食方案是糖尿病的关键,找专业的医生能提供专业的饮食指导,可以在控糖减肥路上事半功倍。

  • 糖尿病进餐顺序口诀

    有这样一个口诀:“蔬菜先行,蛋白随后,主食最后”。先吃蔬菜,比如凉拌黄瓜、清炒菠菜等,可占据一定的胃容量,且富含膳食纤维能降低食物在胃肠道的排空速度。接着吃蛋白质类食物,像瘦肉、鱼类、豆类等,它们消化吸收相对较慢,进一步增强饱腹感并稳定血糖。最后吃主食,如米饭、馒头等,并且尽量选择粗杂粮,其富含膳食纤维,能避免血糖急剧上升。按照这个顺序进餐,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控制饮食量,帮助维持健康体重,对于糖尿病的综合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不懂得正确的饮食方案是糖尿病的关键,找专业的医生能提供专业的饮食指导,可以在控糖减肥路上事半功倍。

  • 2型糖尿病肚子大怎么减

    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的摄取。例如,多吃西兰花、燕麦、鸡胸肉等。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控制每餐的分量和热量。其次,加强腹部针对性运动,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但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同时配合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每周至少150分钟。再者,控制血糖是关键,按照医嘱规律服药或使用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保持良好作息,减少熬夜,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因为这些因素也可能影响腹部脂肪堆积和血糖控制。通过综合措施,逐步减少腹部脂肪,改善糖尿病病情。建议糖尿病人最好找专业的医生提供专业的减肥指导,可以在逆糖路上事半功倍。

  • Q: 糖尿病人减肥药哪种好

    目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相对合适的是奥利司他。它主要是通过抑制肠道脂肪酶,减少脂肪吸收来达到减肥目的。对于血糖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不过,使用奥利司他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它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油性斑点、胃肠排气增多等。而且,由于脂肪吸收减少,可能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所以在使用期间要适当补充维生素。但这也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在使用前还是要经过医生评估,确保患者的血糖相对稳定、肝肾功能正常,并且没有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同时,减肥不能仅依赖药物,还需要结合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保证身体健康。糖尿病人最好找专业的医生提供专业的减肥指导,可以在逆糖路上事半功倍。

  • Q: 糖尿病人减肥药怎么吃

    如果是奥利司他这类减肥药,一般是随餐服用,因为它主要是抑制肠道脂肪酶来减少脂肪吸收。每次用餐时吃一粒就可以。但在服用期间,要密切关注大便情况,因为可能会出现脂肪泻等情况。同时,要保证脂溶性维生素的补充,因为脂肪吸收减少可能会影响维生素A、D、E、K的摄取。如果是其他类型减肥药,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时定量服用。并且在服用减肥药期间,要加强血糖监测,尤其是餐后血糖,还要关注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如果血糖出现异常波动,要及时和医生沟通,调整减肥药或者降糖药的使用。 糖尿病人最好找专业的医生提供专业的减肥指导,可以在逆糖路上事半功倍。

  • Q: 糖尿病病人要减肥吗

    如果身体状况允许,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减肥。首先在饮食方面,要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增加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的摄入,合理分配三餐。例如早餐可选择燕麦粥、鸡蛋、蔬菜;午餐以糙米饭、瘦肉、蔬菜搭配;晚餐类似午餐但适当减少主食量。运动上,可先从低强度的运动开始,如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像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都不错,也可适当结合力量训练,但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受伤。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防止减肥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等不良情况,并且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血糖、体重等指标调整减肥方案。 糖尿病人最好找专业的医生提供专业的减肥指导,可以在逆糖路上事半功倍。

  • Q: 胖糖尿病人怎样减肥

    首先,饮食上要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一餐进食过多。其次,运动方面应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可分多次进行。运动前要监测血糖,血糖过低时适当进食后再运动,运动中若有不适也要及时停止并监测血糖。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减肥药物,但需注意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及可能的副作用。定期监测血糖、体重、血压、血脂等指标,根据变化调整减肥方案,确保减肥过程安全且有效改善糖尿病病情。建议糖尿病人最好找专业的医生提供专业的减肥指导,可以在逆糖路上事半功倍。

Q糖尿病人吃减肥药会引起胴酸中毒吗

吴豪杰主任医师

A

糖尿病患者绝对不可以自行服用减肥药。如果想要减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比如增加蔬菜摄入、控制主食量和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以及适当的运动,像散步、游泳等方式来减肥。并且要密切监测血糖、尿酮体等指标,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升高或者尿酮体阳性,要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防止酮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人最好找专业的医生提供专业的减肥指导,可以在逆糖路上事半功倍。...[详细]

Q适合糖尿病人减肥药有哪些

吴豪杰主任医师

A

一般来说,目前没有专门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减肥药。如果患者经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后减肥效果差,且身体状况允许,可以在医生严格监控下考虑使用奥利司他。奥利司他可以抑制肠道脂肪酶,减少脂肪吸收,但它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而且对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有一定影响。使用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并且密切监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不过,还是要把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作为减肥的基础,减肥药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而且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用并就医。糖尿病人最好找专业的医生提供专业的减肥指导,可以在逆糖路上事半功倍。...[详细]

Q糖尿病减肥可以吃GLP-1减肥吗

吴豪杰主任医师

A

如果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且伴有肥胖,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可以考虑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肠胃反应,如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不能单纯依赖药物减肥,仍然需要配合合理的饮食控制,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和蛋白质摄入,并且坚持适量的运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减肥和血糖控制效果。 糖尿病人最好找专业的医生提供专业的减肥指导,可以在逆糖路上事半功倍。...[详细]

Q糖尿病人吃减肥药有用吗

吴豪杰主任医师

A

一般不建议糖尿病患者自行使用减肥药来减肥。最安全有效的减肥方式依然是饮食控制和运动。在饮食上,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和优质蛋白的摄取。运动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游泳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如果患者在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控制后体重仍没有明显下降,可以在医生的全面评估下,包括对血糖、肝肾功能等的检查后,谨慎地考虑使用某些经过验证相对安全的减肥药,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和身体状况。 糖尿病人最好找专业的医生提供专业的减肥指导,可以在逆糖路上事半功倍。...[详细]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