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来自网络的消息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一位河北IP的网友发博称,自己家中进入了疑似此次基孔肯雅热“传播者”的白纹伊蚊。这一情况瞬间让不少人心里一紧,毕竟蚊子是生活中常见的恼人生物,若还携带传播疾病的风险,那可不容小觑。7月29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赵力表示视频中的蚊子就是白纹伊蚊,这种蚊子传统分布在南方地区,但近年来显著向北方扩散,在山东等地也发现过它的踪迹,同时他还提醒大家,平时生活的室外要注意清除积水,这是防范蚊子的关键手段。
白纹伊蚊,从外观上看,它身体和腿上有黑白相间的条纹,所以也被称为“花蚊子”“亚洲虎蚊”。它可不只是外表有特点,其“威力”也不容小觑,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
传播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等蚊子叮咬传播。当白纹伊蚊叮咬了感染登革病毒的人后,病毒就会在蚊子体内大量繁殖。之后,这只带有病毒的蚊子再去叮咬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注入健康人的体内,从而使健康人感染登革热。感染登革热后,患者通常会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到39℃甚至更高,同时还可能伴有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疹、出血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传播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也是白纹伊蚊能够传播的疾病之一。它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症状与登革热有些相似,患者会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其中关节疼痛较为突出,而且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白纹伊蚊在叮咬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人后获取病毒,再通过叮咬健康人将病毒传播出去,导致疾病在人群中扩散。
传播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同样不可小觑,白纹伊蚊也是其传播的重要媒介。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病毒可能会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出现小头畸形等严重的出生缺陷。对于普通人来说,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会出现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等症状,虽然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何预防白纹伊蚊传播的疾病?
由于白纹伊蚊能传播多种疾病,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防蚊和防治疾病的方法:
消除蚊虫滋生源
白纹伊蚊最喜欢在积水的地方繁殖,因此保持周围环境干净,及时清除室内外的积水是防蚊的第一步。花盆底水、雨水桶、废弃的容器等都可能成为蚊虫的滋生地,定期检查这些地方,确保没有积水。
使用蚊帐和蚊香
在蚊虫活跃的季节,尤其是在睡觉时,可以使用蚊帐或涂抹防蚊液来保护自己。蚊香和电蚊拍也是常见的防蚊工具。
穿着适当的衣物
在蚊虫活动频繁的地方,穿着长袖衣服、长裤和遮住身体的衣物,可以减少皮肤暴露在外的面积,从而降低蚊虫叮咬的风险。
使用驱蚊剂
在户外活动时,可以使用含有驱蚊成分的防蚊喷雾或涂抹驱蚊剂,尤其是在白纹伊蚊活跃的时段,如早晨和傍晚。
注意个人卫生
及时清洗身体和衣物,避免用香水、花露水等吸引蚊子。在蚊虫高发区,可以随身携带蚊虫驱避剂,及时使用。
结语
白纹伊蚊的扩散趋势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关注周围环境的卫生,消除蚊虫滋生的源头,还需要采取防蚊措施以避免被蚊子叮咬,防止疾病传播。了解白纹伊蚊及其传播的疾病,有助于我们提高警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同时,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蚊虫的分布区域可能会继续发生变化,大家更应重视这一问题,做好预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