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当中《2024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报告》披露,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抑郁风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生手机沉迷现象严重,初中阶段尤为突出。
抑郁症风险是什么意思?
“抑郁症风险”指的是个体在某些情境或环境中,可能发展为抑郁症的概率。这种风险并不意味着每一个高风险个体都会患上抑郁症,但它表明某些因素(如情绪波动、生活压力、社交孤立等)可能让一个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例如,农村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家庭问题、社会支持不足以及长时间的手机使用等,都是导致抑郁症风险升高的因素。当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未得到及时满足,或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应对这些压力时,抑郁症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不仅影响情绪,还能影响到身体健康。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疲劳感、食欲和睡眠的变化,以及自责、自卑、无助感等。抑郁症的症状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功能和学习工作能力。
青少年抑郁症的特点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使得他们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对于农村学生来说,除了上述环境和社会因素,成长过程中的经济困境、教育资源的匮乏、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等,也可能让他们在情感表达、压力应对方面存在困难,容易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可能和成人不同,表现得更为隐蔽。有些学生可能会通过行为问题来掩盖他们的情绪困扰,如攻击性行为、学习成绩下滑、社交退缩等。对父母和教师来说,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至关重要。
抑郁症的成因:多方面的综合影响
遗传因素
抑郁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庭中有抑郁症患者的孩子,患抑郁症的风险会增高。但遗传因素只是抑郁症的一个方面,社会和环境因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
农村学生面临的教育资源匮乏、家庭压力、以及与城市学生相比更少的心理支持,都会增加他们的抑郁症风险。例如,手机沉迷现象导致学生长时间接触到社交媒体,这些媒体中的负面信息、虚拟世界中的自我比较,可能会加剧学生的孤独感和自卑情绪。
社会支持的缺乏
在农村地区,青少年可能会感到缺乏情感支持,尤其是在面对学业压力和成长困惑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支持,学生更容易感到无助和绝望,从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如何识别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信号?
早期发现抑郁症的症状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抑郁症早期信号:
情绪变化
长期的情绪低落,或者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
学业成绩下降
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甚至出现逃学现象,反映出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力受损。
社交退缩
明显减少与同学或朋友的互动,变得孤立,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
身体症状
经常抱怨身体不适,如头痛、胃痛等,且这些症状没有明确的生理原因。
过度疲劳
经常感到疲惫,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精力,甚至感到睡眠不足。
如何预防和帮助农村学生应对抑郁症?
提供心理支持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情绪调节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心理问题。
增加社交互动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交活动,减少孤立感,增加正向的社交互动,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情绪和自信心。
限制手机使用
控制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间,尤其是在晚上,避免过度沉迷于社交媒体,减少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改善家庭支持系统
家庭是青少年最重要的支持系统,父母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更多的关爱与鼓励,并与学校和心理专家合作,帮助孩子度过成长中的难关。
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的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通过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可以帮助这些青少年减少抑郁症的风险,提升他们的心理韧性,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