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肝脏健康重视不足,往往在出现明显症状时才去就医,此时病情可能已经较为严重。而血液检查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肝脏健康筛查方法。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肝不好时血液中会升高的几种关键指标。
转氨酶升高
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一般来说,ALT的正常参考值在0-40U/L。在患有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肝脏疾病时,ALT可能会显著升高。例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可高达正常上限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在心肌细胞和肝细胞中含量丰富。当肝细胞严重受损时,AST会大量进入血液。其正常参考值在0-40U/L。AST升高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通常情况下,AST/ALT比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胆红素升高
总胆红素: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其正常参考值为3.4-17.1μmol/L。当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出现障碍,或者胆管排泄胆红素受阻时,总胆红素会升高。总胆红素升高可导致黄疸,患者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的症状。常见于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
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是由间接胆红素在肝脏内经过结合转化而来。正常参考值为0-6.8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胆管梗阻性疾病,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等。当胆管堵塞时,直接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入肠道,从而反流入血。
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的破坏。正常参考值为1.7-10.2μmol/L。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溶血性疾病和肝脏代谢功能异常。例如,当发生溶血性贫血时,大量红细胞被破坏,产生过多的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
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
白蛋白: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正常参考值为35-55g/L。当肝脏功能受损,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时,血液中白蛋白水平会降低。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大量受损,白蛋白合成减少,常出现低白蛋白血症。
球蛋白: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当肝脏发生炎症或受到其他刺激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导致球蛋白合成增加。正常参考值为20-30g/L。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球蛋白水平往往会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会降低。
凝血相关指标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反映了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正常参考值为11-13秒。当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PT会延长。在肝硬化晚期或急性肝衰竭患者中,PT可能会明显延长,导致患者出现出血倾向。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正常参考值为25-37秒。肝脏疾病时,由于凝血因子缺乏,APTT也可能会延长。这增加了患者出血的风险,在进行手术或有创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