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记者邵瑞琳采购的食材,当季的香椿和反季的柿子椒等都有涉及。
本地食品运动,在欧美、日本等地已成为继有机潮流后的新风尚。消费者主动消费本地农产品、支持本地农民,在社区内实现自产自销,甚至成立了固定的合作社商店。连全球范围内营销的沃尔玛,在美国的货架上,也开始标出食品是“本地产”还是“非本地产”。在北京的春天,本地应季食材一样是大家追逐的对象。
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URGENCI副主席石嫣是个高高瘦瘦话不多的姑娘,她蹲在温室的田垄上,看着菜蔬长势喜人就由衷地微笑。
“冬天时给顾客配送菜时真的很为难,只有大白菜和豆腐,很多顾客说能不能换点别的吃,实在是冬天的应季菜只有白菜和豆腐。甚至现在,也是北京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除了在大棚里有有机栽培的蔬菜外,要等到五六月份才是蔬菜的旺季。”石嫣说,CSA理念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食当季菜,食本地菜。农药、化肥、温室栽培以及便利先进的运输条件,使得食物的季节性被驯化,餐桌上的时令变得边界暧昧。
古人“不时不食”的意识,是来自人们对季节流转变化的天然敏感,更是受当时技术条件所限。尽管现代营养学家们都推荐不要将饮食局限在只吃当季菜,尤其是在万物萧瑟的冬天,而违背食物多样性的膳食指南原则,但是强调吃东西要按照时节,接受自然的馈赠而非用药物和人工方式强取,以获得最高的营养价值以及人与“春日春盘细生菜”节序感应、自然协调的美感,将土地生态成本降到最低,让更多人从行动上接受有机是一种过程,不仅仅是吃到嘴里的结果的环保理念。这样的做法,已经超越了“温饱”和“自身营养”。
作为了解食品营养安全领域知识渠道的记者,邵瑞琳的餐桌上不仅有饭菜,还有甜丝丝的糖:她第一个做的就是薄荷菠萝,用盐水泡了一上午的菠萝,揪几片家里盆栽的薄荷叶切碎,拌进菠萝里,清香怡人,黄绿点缀,甚是好看;凉拌豌豆苗也是一盆青丝间点缀点点红辣椒,看起来分外有食欲;香椿炒鸡蛋炒得满屋春意;黑木耳炒荸荠里更是加入了青椒和胡萝卜,色彩丰富也符合食物多样化的营养原则;最后出场的是油焖虾唯一一道荤菜,以及紫薯芒果草莓酒酿羹,还有红豆米饭。整个餐桌色彩鲜艳,像是用各色橡皮泥捏出的紫薯、芒果、豌豆苗等丰富的颜色,顷刻间变成六道充满彩虹气息的菜。
营养师顾中一对此的点评是,除了酒酿的热量比较高以外,其他食材都非常健康,看起来也非常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