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起,北京选取5家市属医院试点公立医院改革。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医改办主任燕瑛今天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表示,三年以来,民众平均 每次门诊费用下降了7.7%,每次平均住院费用下降了10.91%。今年北京将扩大试点范围,重点推进市属医院和国家卫计委委管、委属医院的改革,2017年全面推开。
2012年5月,北京试点开展公立医院改革,选取5家市属医院进行法人治理运行机制试点、医保总额预付试点、医药分开改革试点等。燕瑛今天介绍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制定了公立医院改革的三年行动计划,从2015年到2017年将把试点好的经验进一步推开。
她称,今年北京将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推进医药分开,并在医疗服务价格上进行合理调整。“今年的重点是一些市属医院和国家卫计委委管、委属医院的先期推进,2017年会全面推开。”
燕瑛还表示,今年要逐步使社区医院的药品目录,尤其是慢性病用药与大医院的目录和报销政策对接,方便老百姓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够取到自己想要的药。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今天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也表示,将把社区医疗机构的药品目录与三甲医院药品目录统一起来。此外,还将提高社区和农村医生的待遇,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尽快提高的基层医生的服务水平,改善、满足市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需求。
相关阅读:有关公立医院改革一些问题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是,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如果门诊药房变成零售药店,公立医院会喜欢吗?
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含蓄地表达了观点,“门诊药房托管也好,改制成零售药店也好,我认为出发点与实行药品零差价、收支两条线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平抑药价,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王锦霞并不将“门诊药房改制成零售药店”的意义,等同于“零差价”或“收支两条线”。她毫不避讳地说——“收支两条线”是计划经济的模式,亦是管办不分的继续;“药品零差率”则是对医院卖药的变相支持,是对“医药分开”的回避,更给社会零售药店带来了不公平、不公正的市场环境。
或许,事实可以证明王锦霞的观点。两年多前,“药品零差率”已在国内试点,一篇新闻调查指出,“零差率”的最大赢家并非患者,而是医保机构和公费医疗机构。
2、住院药房 暂时按兵不动?
“门诊药房是大头,因此先从这里动手。”王锦霞提供的数字表明,据卫生部统计,2007年门诊病人平均药费占医疗总费用的50%。2008年的卫生统计报告显示,门诊病人药费比重仍高达50%以上。2008年,全国门诊共计 28.4亿人次,住院为9800万人次,“从这两个数字对比,也能看出门诊药费的比重。同时,看住院药房也应保留,在急用药、手术用药上更利于医治患者。”
省内一家医院的一位中层干部认为,王锦霞的算法不够科学,因为住院方面的人次虽少,但单次药费远超门诊单次药费。两者的差距并不能从看病人次上清晰反映,“有的医院,可能住院药费比门诊药费更高。”
省内另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外科医生也赞同这一观点,“门诊药房改制,对我们影响不太大,因为患者本来就喜欢在医院开完药,再到外面药店买药,这样的患者甚至可能是大部分。相对来说,影响外科会比较小,对内科影响确实比较大。”
3、怎样保证药品质量?
长春市中心医院院长陈明强表示,“如果把门诊药房改为零售药房,一定要有配套措施。医院进药有严格程序,除了极特殊情况,药品质量都是合格的。改制成零售药房后,首先我们要考虑怎样确保药品质量,其次是财政要有投入。”
门诊药房作为医院的一块大蛋糕,一刀切走如何善后,必须考虑。否则,医院处境将很尴尬,这也意味着即使把门诊药房改为零售药店,也将会衍生其他的以药养医之法。对此,王锦霞认为,新医改方案中提出三年投入8500亿元的规划,每年2800亿元,按照2007年医院药品销售额4037亿计算,医院药品获利额为606亿元。因此,财政补足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