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胎的全面开放,不少的妈妈加入了生育老二的行列。因此剖腹产的案例也随之增多。那么你知道哪些情况需要剖腹产呢?
孕妇迷信吉时指定凌晨剖产
30岁的万青(化名)是一位二胎妈妈,因为第一胎是剖腹产,所以她一开始就认定自己二胎一定要继续“剖”,预产期还没到,她就到贵州某医院产科办理入院手续,并要求医生进行剖宫产,时间选在3月25日凌晨。
产妇的要求被医生拒绝。经询问,原来,万女士家人通过算命先生“指点”,认定凌晨产下腹中胎儿最“吉利”。“反正都要挨一刀,还不如选个对孩子好的时间。”万女士说。
该医院产科主任张连香告诉记者,万女士距离预产期还有一个多星期,而且种种迹象表明,万女士是可以顺产的。但最终因沟通无效,该孕妇选择了转院。
记者从贵阳市一些医院的产科了解到,随着二胎妈妈的增多,图吉利择期生产的孕妇是有增无减。
张主任表示,一些孕妇因为第一胎是剖腹产,所以固执地认定自己二胎一定要继续“剖”,而提前剖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相信命理风水,请高人算过时间的;有害怕生产阵痛,要求提早进行剖宫产的;有嫌孕后期太辛苦,想提前解脱的……
“我们是产科,讲究正常生理顺序,而不是病理科,生孩子并非像拔牙一样,可随意择期。”张主任说,她甚至还遇到过一个产妇,才35周就要求把孩子取出来,理由是怕生产时的阵痛。
“孩子还有45天才足月啊,又没有其他特殊情况,贸然手术提前取孩子,会造成产妇和胎儿都有危险。”张主任说,孕周不足39周就提前择日剖腹产,胎盘往往不成熟,人体各个器官尤其是肺部的发育不成熟,新生儿各个器官容易患多种并发症,比如呼吸困难,进食困难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所以生孩子应遵循自然规律,能顺产尽量选择顺产。
张主任表示,不到紧急时刻应尽量选择顺产,例如胎儿胎位不正、胎儿窘迫、胎儿过大等因素。剖宫产是病理性生产,而自然分娩则是生理性生产,谁更安全,显而易见。
“过去提到剖腹产,都认为是分娩出了‘大事’,如今剖腹产却成了一种代替顺产的方式,很多孕妇想借此短暂‘逃脱’分娩疼痛。”张主任提醒妈妈们,不管是二胎还是头胎,都应尽量选择顺产,如果实在怕痛,现代医学中无痛分娩的技术已经很成熟。惧怕疼痛的准妈妈们可以尝试了解无痛分娩,主动选取顺产,降低生产风险。
需要剖腹产的4种情况
1.瘢痕子宫
瘢痕子宫是指剖腹产手术或者肌壁间肌瘤剥除术后的子宫。由于行此类手术后,子宫瘢痕愈合,肌层收缩弹性和强度降低。而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为使胎儿正常娩出,子宫往往成倍收缩,有些会超过瘢痕子宫肌层所能承担的压力范围,发生子宫出血和破裂,引起严重的后果。因而瘢痕子宫也就成为了剖腹产的一大指征。
2.胎儿窘迫
作为难产中的头号杀手,往往促使医生做出剖腹产的决定。如果没有引起过度重视,胎儿窘迫常最终发展为胎儿窒息,成为新生儿死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3.妊娠特有疾病和合并症
这是目前剖腹产手术中占比例最高的手术指征。妊娠特有疾病和合并症包括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等等。由于患有此类妊娠特有疾病和合并症的孕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发生危急重症,危及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与生命。因此,医生在评估生产方案时,会倾向选择剖腹产,保障母子平安。
4.盆异常
骨盆异常是指由于骨盆的结构存在天然异常,导致骨盆狭窄,容易引起生产过程的不畅。而我们正常的胎位应该是胎儿头朝骨盆,利于自然分娩。胎儿位置异常,则是指除此正常胎位外的其他胎位。各种异常胎位均易引起生产不顺,发生滞产。巨大儿则是胎儿体积超过正常胎儿的范围,通过自然阴道分娩难以产出,或者容易发生阴道裂伤等生产并发症。
剖腹产的危害
1.阴道萎缩
剖宫产妇女绝经后阴道萎缩情况比自然分娩的妇女严重,对性生活有一定影响。发达国家的人们重视中老年性生活,因此在年轻时便注意避免剖宫产。
2.子宫出血
剖宫产可令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增加,从而造成术后出血增多。
3.感染粘连
手术增加了感染机会,手术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泌尿道感染是常见的三种术后感染。由于手术对人体的损伤,术后容易造成盆腔粘连,埋下肠道蠕动减少甚至梗阻等隐患。
4.误吸羊水
胎儿在子宫内有吞服羊水的生理现象,但抗胃食管反流结构没有发育成熟,婴儿在剖宫产中没有受到产道的挤压把上消化道的羊水挤干净,在取出母体后的3-5分钟时,约有0.7%的婴儿会误吸羊水到肺部,引起严重的肺炎甚至窒息。尽管用“手托法”等措施可以防止这个并发症,但风险难以 100%避免。
5.羊水栓塞
手术中羊水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及栓塞,极其凶险。虽然现在的剖宫产会在操作中通过压住血管后让羊水排净的做法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但羊水栓塞的严重后果仍让产科医生不得不保持高度警惕。
推荐阅读:二胎知识 剖腹产后多久可以生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