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晚,2岁儿童憋喘严重、哭闹不止,送医后才知其误食了母亲的带坠儿饰品,一根约9厘米长的金属链儿卡在了其气管内。25日晚,在呛入异物24小时后,孩子被送入北京儿童医院进行急救,半小时后异物被取出,患儿预计一周左右出院。
如何预防孩子误吞异物?
1、看好孩子的身边物品。
家中宝宝能触及的地方,不要放细小物品,如扣子、钱币、小球等;为3岁以下的宝宝购买玩具时,要特别留意玩具盒里有没有小零件,是否可以拆卸;孩子玩一些小物件时,家长必须从旁随时看好,以防孩子吞食;在宝宝爬行之前,先检查地面是否有纽扣、大头针、曲别针等小物品,有的话要清理干净。
2、不能吃的物品要绝对杜绝进入宝宝口中。
那么,对于能吃的食物,是不是就可以放松警惕了呢?错!家长要甄别后再给孩子食用。临床上小儿误食果冻、软糖、花生、瓜子、葡萄等导致窒息的病例时有发生,特别是软糖果冻等食品多含明胶,有弹性,在胃内消化慢,不易溶化变形,误吞后容易在气管或消化道内嵌顿,造成气管、咽喉或消化道堵塞,可致幼儿肠梗阻或窒息等严重后果。
3、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很多家长会追着小孩喂饭,或是让孩子边玩边吃东西,这其实都是很危险的。年龄小的宝宝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当口中含物说话,哭笑和剧烈活动时,容易将口含物吸入气管内引起气管阻塞,导致窒息。因此,宝宝吃东西时,一定要有大人在旁边看护,并让孩子从小养成安静吃饭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应经常提醒孩子吞食异物有危险,不要随意将异物放入口中,或者含在口中玩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一旦吞食异物,要立刻告诉家长进行紧急处理。
吞食异物后 紧急处理莫延误
异物入口后,可能会误入气管,特别是卡在咽喉位置的情况是比较危险的。因此在宝宝吞食异物后,首先要判断是食道异物,还是气管异物。
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观察幼儿是否能发声说话,如果无法发声,则可能完全阻塞气管,应立即采用急救法,帮助排出异物;若还能说话,表示异物在食道内,或是部分阻塞气管,则情况不是那么危急,不过也要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专家推荐一种易懂易学的儿童卡喉急救法:将孩子面朝下,放在大人大腿上,拍打其背部,约五六次,若异物未出,接着再将孩子翻转过来面朝上,放在大腿上,用食指、中指反复按压孩子的下胸部。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上述两个动作可交替进行,约3分钟后,若异物仍未排出,就应该马上送往医院急救,乘车途中可继续拍打。如果孩子年龄较大,则可施行“哈姆立克”急救术,即父母站在宝宝的背后,采取弓步,一脚置于其两脚间,一只手呈拳头状放在宝宝肚脐上方,另一只手用毛巾包住拳头用力按,直到异物被排出。
异物进入食道,看起来没有气管异物那么凶险,但仍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吞下的是刀片或者断面锋利的物品,那么就有可能损伤孩子的胃黏膜,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就诊。此外,如果孩子吞食下了电池,由于胃酸对电池的表层具有极大的腐蚀性,进而造成电池内液泄漏,会对身体造成损伤,那么同样需及时就诊。”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消化科徐俊杰主任说,“如果孩子吞下的是玻璃球、围棋子、钱币等,一般不太要紧,可以先观察一下是否能够自行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