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祭祖
祭祖即民间说的“上坟”。清明人们要到过世的亲人的坟头上填土、压纸、焚香、烧纸钱,俗称“上坟”。这些风俗主要表达对祖先、对英灵的“思时之敬”。古人插戴杨柳还有“思青(亲)”的寓意。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极为生动地描绘了北宋年间清明时节京城百姓踏青游玩的热闹情景。
放风筝
这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就像串串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古时,人们常常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明之风把断线的风筝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让一切烦恼都随风而去。古时有个讲究:清明时不能去捡别人放飞的风筝,以免沾上晦气。《红楼梦》中就有林黛玉放风筝剪断线,而紫娟去捡时被劝阻的故事。
荡秋千
这也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起源于我们东北的山戎族,初称千秋,春秋时齐桓公北征山戎带入中原。汉武帝时,因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就将这种活动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杈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唐代诗人对清明有过一首极优美的诗:“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似隔帘红杏里,女郎撩乱送秋千。”
蹴鞠
蹴是“踏”的意思,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个词“一蹴而就”,就是“踏一步就成功”的意思。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有人说足球是我国发明的,就是基于此点。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特别是清明插柳,更是风行一时。
还有牵钩(拔河)、打马球、斗鸡、登山、采药等一些活动……憋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成群结对,走出户外,奔向空气新鲜的大自然,锻炼身体。如今清明节有了假期,户外活动的项目也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走出城市,在大好的时光里到效外去活动了。
清明节的双重性恐怕与寒食、清明两节合一有关,也与清明节的气候有关,更与传统文化的沿袭有关。
- 上一篇:福建病死猪肉变香肠 十倍利益泯灭良心
- 下一篇:我国病态彩民超百万人 买彩票成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