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血管健康,很多老人首先想到的是心脑血管。其实,常常被忽略的下肢血管对老年朋友同样重要。慢跑或散步后,感觉腿疼,休息一会又好转,不一定是运动过量问题,很可能是下肢血管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由于粥样硬化斑块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介绍三个病变信号,供老人自测。
足部脉搏不易摸到。一般情况下,轻轻触摸足背正中最高点,能感受到血脉跳动,说明下肢血管比较通畅。如果走路休息之后,足背摸不到脉搏,下肢血管可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狭窄。
双腿抬高1分钟后颜色不一致。老人在床上平躺,将双脚抬高至45度左右,大约保持1分钟,观察自己两条腿的气血颜色。如果一条腿的气血颜色比另一条苍白,提示肢体供血不足。还有,恢复坐姿、放下双腿后,一般人腿部皮肤颜色10秒内会恢复正常,如果超过半分钟,可能已发生缺血情况。
两腿有温差。下肢血管病变一般先从一侧开始。现在是夏天,下肢露出的频率较高,老人有空时可摸摸自己的腿脚,如果明显感到两条腿温度不一致,温度较低的一侧下肢可能已出现血管病变。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老人身上出现以上三个信号,不要慌张,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时对症治疗。
延伸阅读:下肢血管堵塞的三大征兆
早期发现下肢血管堵塞的征兆,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下面几种表现,一旦出现,务必及时就诊。
下肢血管堵塞的三大征兆:
一、走路腿疼
四肢动脉血管负责上下肢血液供应。下肢血管缺血时,行走时可能腿部疼痛,休息后可缓解,再次行走疼痛又出现,医学术语称为“间歇性跛行”。如果忽视下肢血管堵塞,病情进一步进展,就有可能导致下肢严重缺血,皮肤温度下降,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不行走时也会下肢疼痛(即静息痛),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体破溃,伤口不能愈合,甚至组织坏死(坏疽),不得不进行截肢治疗。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病变的可能性更高,一定要格外重视。
二、脉搏减弱、血压低
这样的问题也不容小视,下肢动脉要是堵了,会产生一侧或双侧动脉搏动减弱,四肢血压降低,严重时还会主动“窃取”大脑的血液,导致大脑缺血,产生头晕、站立不稳的症状。
三、下肢不对称水肿
容易发生在长期卧床、久坐不动、脱水、肿瘤等病人身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如果发现两只脚或两条腿水肿的程度不一致,或是一侧不肿另一侧肿,往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征象。血栓堵塞了静脉血管,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进而引起形成血栓那一侧肢体的水肿。同时还会有皮肤发凉、易发溃疡等表现。
下肢静脉血栓这个疾病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但对于这个疾病不够了解的人觉得这不是什么大病,不注意生活中的预防,等到疾病发生了,往往悔之晚矣。所以如您有了静脉血栓的症状发生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才能避免更为严重的后果发生。(参考网站:人民网-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