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整整相差100岁的两位患者,最近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巧遇了:她们都患上了泌尿系结石,都在清华长庚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刚好还成为同一病房的“病友”。3岁的女娃来自河北唐山,103岁的高寿老奶奶则是位“老北京”。泌尿外科主任李建兴主刀后,两位患者都已成功接受取石术。
3岁的结石患者不太常见,不过这个宝宝的情况要乐观得多。一个多月前,宝宝妈发现女儿尿中常带血丝,在当地的医院检查后发现宝宝的左肾和输尿管多发结石。于是,他们来到北京找到了曾在三聚氰胺事件中为婴幼儿做过取石手术的李建兴主任。
当年,李建兴曾经为上百个患儿做过手术。时隔10年,李建兴的“B超引导下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技术”更加先进,他用直径仅有2毫米的针状肾镜为宝宝做了手术。术后宝宝身上的创伤很小,恢复得很快,已经在上周出院。
103岁的“老北京”,别看年龄大,但精神头十足。她左侧腰腹部疼了半年了,确诊为左肾多发结石、左肾积水、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泌尿系感染。两个女儿用轮椅推着她去了多家医院,但因为年龄太大、手术风险高,没有医生愿意收治老人。女儿们坚持认为要让妈妈过得舒服些,于是她们带着老人来到清华长庚医院。这也是李建兴从医30年来遇到的年龄最长的结石患者。
别看老人年龄高,可老人眼睛不花,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手术奠定了一个好基础。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老人左侧肾先天发育畸形,两个不完整的肾重复长在一起,还各有肾盂和输尿管,这是导致老人左侧肾结石的原因之一,手术需要分别建立通道进行碎石,这给能否一次性取净结石增加了难度。不过,如果不实施手术,老人很可能因为尿源性脓毒血症去世。虽然难度大,李建兴还是决定为老人试一试。
上周二,手术开始了,李建兴利用超声定位,顺利地进行穿刺,先后分别建立两条通往重复肾的通道进行碎石和取石。定位准确,再加上通道位置选取适中,一次性取石成功。预计这周老奶奶就能康复出院了。
李建兴提醒,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病,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几岁幼童,都有可能成为泌尿系结石的患者。泌尿系结石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典型的疼痛是肾绞痛、腰部或腹部疼痛,有时会放射到会阴部。而预防泌尿系结石最简单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
延伸阅读:泌尿结石的病因
(一)流行病学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上尿路结石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有两个高峰,30岁及55岁。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上尿路结石发病率降低,而其间隙期间以及近四十年来发病率大大上升,提示与经济收入和饮食结构变化有关。
实验证明,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相等高温环境及活动减少等亦为影响因素,但职业、气候等不是单一决定因素。
(二)尿液因素
1.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再吸收性高尿钙症),特发性高尿钙症(吸收性高尿钙症一肠道吸收钙增多或肾性高尿钙症-肾小管再吸收钙减少),其它代谢异常及肾小管酸中毒等,均使尿钙排出增加。痛风,尿持续酸性,慢性腹泻及噻嗪类利尿剂均使尿酸排出增加。内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肠道吸收草酸增加,可引起高草酸尿症。
2.尿酸性减低,pH增高。
3.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
4.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含量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镁、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
(三)解剖结构异常
如尿路梗阻,导致晶体或基质在引流较差部位沉积,尿液滞留继发尿路感染,有利于结石形成。
(四)尿路感染
大多数草酸钙结石原因不明。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与感染和梗阻有关。尿酸结石与痛风等有关。胱氨酸结石是罕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尿中排出大量胱氨酸所致。
预防泌尿结石的方法
1、早吃晚饭
一般在晚上6:00左右进食晚饭最为理想,饭后4~5小时排尿高峰期来临时人还未休息,能避免大量尿液潴留于膀胱。
2、及时小便
及时排除尿液中所含的钙,对防治尿路结石来说,简单易行却非常重要。
3、大量饮水
饮水能增加尿量。增加50%的尿量可以使尿石的发病率下降86%。对已经患有尿石症病人来说,应保持每日摄入液体量在2.5~3升以上,而且不能一次性“灌水”,而是时常饮水,保证足够尿量。
4、适量摄取钙
正常钙含量的饮食或适当的高钙饮食利于结石的预防。推荐多食用乳制品(牛奶、干酪、酸乳酪等)、豆腐、小鱼等食品。
5、限制钠盐的摄入
高钠饮食会增加尿路结石的风险,盐中含有钠,因而饮食不宜过咸。
6、少喝啤酒
有人认为啤酒能利尿,可防止尿结石的发生。其实,酿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乌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质,他们相互作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成为肾结石的重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