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的《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健康促进项目日前启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肺癌学组组长支修益教授对此表示,新《规范》将分子基因检测技术纳入肺癌诊疗规范,其中血清标志物检测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提高肺癌的精准治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支修益表示,由于肺癌早期症状轻微、多隐匿,不容易被早期发现。80%的肺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失去了外科手术治疗机会。目前,我国肺癌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仅有10%左右。但如果能及早发现早期肺癌,并对肺癌类别进行鉴别诊断,在原发病灶尚未发生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前接受规范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
此次《规范》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早期发现诊断除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外,有条件的还应定期进行六项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包括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质蛋白21-1片段(CYFRA21-1)、癌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如果高危人群在做胸部CT筛查的同时,能进行六项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则能更有效地发现各种类型的肺癌,并能有效判断肺癌组织学类型,有助于选择更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对患者预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支修益进一步解释说,肺癌肿瘤标志物是人体内固有存在的物质,正常情况下在体内的含量很低,在发生肺部肿瘤的时候,含量增高。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对早期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小细胞肺癌还有一定的困难。小细胞肺癌虽然仅占肺癌的15%至20%,但却是一种恶性化程度更高,且侵袭性生长快,易发生广泛性坏死和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目前的影像学手段很难发现小的、散在肿瘤病灶上的SCLC。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检测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术后监测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支修益建议,抽烟超过20年,年龄超过55岁的男性作为肺癌的高危人群要有深度体检的意识,即每2年至3年应进行一次深度防癌体检。针对肺癌的深度体检项目,除了胸部CT检查,还要增加六个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
- 上一篇:中风后急救 冰敷患者额头会加重病情
- 下一篇: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增至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