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13日通报该省疫情,今年共报告病例31136例,增幅有所下降。专家预计随着天气转冷和加强防控等因素,疫情将逐渐减缓。为何广东今年登革热疫情如此严重?有网友在网上热议是否与长期化学灭蚊导致伊蚊有抗药性有关呢?
专家称不存在“抗药性增强”、“伊蚊成优势种群”等情况
“害虫防治工程师爆料:暴发登革热是长期进行化学灭蚊的结果”一文在网络热传,人们将信将疑。省市疾控部门的虫媒防治专家回应,并不存在化学灭蚊导致“抗药性增强”、“蚊子‘变种’”、“伊蚊成优势种群”等情况;文章的立足点本身就不对,事实上昆虫产生抗药性的环节主要是在幼虫时期,化学药剂灭的是成蚊,并且只作为应急控制而非常规措施使用,观点严重不靠谱。
文中称,“蚊子越灭越多”是其二十年灭蚊所看见的,而且随着蚊子越来越难灭,使用的农药就越用越高级,浓度越用越高,因此蚊子还发生了“变种”,可以肯定的是,“蚊子在农药一代又一代的选择下留强汰弱,对药剂敏感的蚊子被淘汰,而耐药性强的如伊蚊成为优势种群。”
就此,省市疾控中心的虫媒防治专家回应,文中的不少说法不靠谱,呼吁别再传了。省疾控专家指出,最重要的是,作者没有意识到,昆虫产生抗药性的环节主要是在幼虫时期,化学灭蚊导致蚊子越多、灭蚊越来越难,根本就没有立足点。
进一步解析,伊蚊对杀虫剂总体呈敏感或低抗性,在上述自身生物学特点原因外,还因为伊蚊孳生于小积水容器中,如家庭水生植物、盆罐等,是通过翻盆倒罐、清除积水等措施消灭幼虫,幼虫接触药物机会相对小一些,客观上减缓了白纹伊蚊产生抗药性的进程。
- 上一篇:加拿大埃博拉疫苗启动临床试验
- 下一篇:美第二名女护士感染埃博拉 已被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