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意外的消息引发关注:上海九院脑梗专家李医生在视频中自曝,自己天天治疗脑梗,没想到最后自己也得了脑梗。磁共振报告显示,他确诊“双侧额叶及放射冠区腔隙性梗塞灶”,也就是俗称的“腔梗”,好在目前无症状,无需治疗。那这位45岁神经外科主任专家,究竟为何会被脑梗“盯上”呢?
医生介绍,脑梗,也就是脑卒中,其高危因素有不少,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血管狭窄,还有抽烟喝酒、肥胖等。而李医生表示,自己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基础疾病,不抽烟喝酒,体重也正常,唯独符合一项“过劳”。他经常半夜被叫去做急诊手术,有一次高烧一周,半夜遇到偏瘫的急性脑梗患者,拖着虚弱的身体做完手术,下手术台后自己就撑不住倒下,被送进了抢救室。
从李医生的经历不难看出,过劳竟也成了脑梗的潜在诱因。那除了过劳人群,还有哪些人容易被脑梗盯上呢?
首先就是有“三高”问题的人。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长期承受过高压力,容易受损,进而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高血脂患者血液中脂质过多,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使血管狭窄,增加脑梗风险。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影响血液循环,也易引发脑梗。
其次,有冠心病和血管狭窄问题的人也得警惕。冠心病患者心脏血管狭窄,心脏供血不足,可能会影响脑部血液供应。而血管狭窄本身就意味着血液流通不畅,一旦有血栓形成,就更容易堵塞脑血管,导致脑梗。
抽烟喝酒的人同样不例外。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变得脆弱,增加血栓形成几率。酒精则会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使血液中脂质升高,还会使血压波动,这些都对脑血管健康不利。
肥胖人群也是脑梗的高危群体。肥胖者往往伴有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问题,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影响血液循环,进而提高脑梗的发病风险。
脑梗一旦发作,轻则留下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所以,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一定要重视起来。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学会给自己减压。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脑梗的发生风险,守护好自己的脑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