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其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疼痛(尤其是小关节)、皮疹等。虽然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自愈,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期关节疼痛等后遗症。
主要症状
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2-12天,一般为3-7天。发病后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
高热:体温可达38℃甚至更高,通常持续数天。
关节疼痛:这是基孔肯雅热最突出的症状之一,疼痛剧烈,多累及手指、腕、踝等小关节,疼痛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皮疹:高烧数天后,躯干、四肢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可能出现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其他症状:还可能伴有头痛、恶心、肌肉疼痛、疲倦等。
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伊蚊喜欢在静止的清水中产卵繁殖。因此,积水容器是伊蚊繁殖的重要场所,如花盆、轮胎、瓶罐等。
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疫苗预防基孔肯雅热,预防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即防蚊灭蚊。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
清除积水:定期检查并彻底清理家中和周围环境里任何可能积水的容器,如花盆、轮胎、瓶罐等。
使用防蚊设备:安装纱窗、蚊帐,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裤,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
旅行防护:前往疫区前查询疫情,归国后12天内监测体温,出现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
就医提示
如果出现突发高热、关节疼痛或皮疹,尤其是有疫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结语
基孔肯雅热虽然是一种可防可控的蚊传疾病,但通过做好防蚊措施、及时对症治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和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环境清洁和防蚊工作,就能有效预防基孔肯雅热。
- 上一篇:广东佛山三区确诊1199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