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突然冒出小疙瘩,着实会让人心里一紧。其实,这些小疙瘩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的缘由。可能是局部的炎症,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外在表现。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探究腋下有小疙瘩究竟是怎么回事。
皮肤问题
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主要是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腋下皮肤的皮脂腺丰富,若皮脂腺开口堵塞,就容易形成囊肿。一般表现为圆形肿物,表面光滑,与皮肤粘连,质地较硬,可推动,中央可能有一个小黑点,这是堵塞的皮脂腺开口。囊肿可能会逐渐增大,若继发感染,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疖肿:疖肿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腋下出汗多、容易摩擦,皮肤的屏障功能容易受损,细菌就容易侵入毛囊引发感染。起初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之后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便逐渐消失而痊愈。
痱子: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腋下汗液分泌增多,若汗液不能及时蒸发,就容易导致汗腺导管堵塞,形成痱子。痱子通常表现为密集排列的小丘疹或小水疱,周围有红晕,伴有瘙痒或刺痛感。多见于儿童和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
淋巴结问题
淋巴结炎:当身体局部或全身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时,腋下的淋巴结可能会发生炎症反应。比如上肢、胸部、背部等部位有感染病灶时,细菌可能会随着淋巴液回流到腋下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表现为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表面皮肤可能发红,质地较硬,活动度可,严重时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后,淋巴结炎通常会逐渐消退。
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菌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然后通过淋巴系统播散到腋下淋巴结。初期,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可活动,无明显疼痛。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可相互粘连,形成串珠状,甚至发生干酪样坏死,形成寒性脓肿,破溃后可流出稀薄的脓液,经久不愈。患者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腋下是淋巴瘤常见的累及部位之一。表现为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可活动,后期可相互融合,与皮肤粘连,不易推动。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需要通过淋巴结活检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其他原因
副乳:副乳是指除正常乳房外的多余乳房,多位于腋下或腋前。副乳是胚胎时期乳腺始基退化不全所致。在月经前、孕期或哺乳期,副乳可能会出现胀痛、增大等症状,这是因为副乳也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副乳一般表现为局部隆起,可触及类似乳房组织的肿块,质地柔软,边界不清,有的还可能有乳头样的突起。
脂肪瘤:脂肪瘤是一种由脂肪过度增生积聚形成的常见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有脂肪的部位,腋下也较为常见。脂肪瘤通常表现为单个或多个位于皮下的局限性肿块,质地柔软,有弹性,边界清楚,可推动,一般无疼痛等不适症状。生长缓慢,大小不一,小的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如拳头大小。
乳腺增生累及腋下: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有关。部分患者的乳腺增生组织可能会延伸到腋下,导致腋下出现类似肿块的感觉。在月经前,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乳腺组织会出现增生、水肿,腋下的不适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表现为胀痛或刺痛,月经结束后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
腋下出现小疙瘩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皮肤问题如皮脂腺囊肿、疖肿、痱子等,也可能是淋巴结问题如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恶性淋巴瘤等,还可能是其他原因如副乳、脂肪瘤、乳腺增生累及腋下等。当发现腋下有小疙瘩时,不要过于惊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小疙瘩较小,无明显不适症状,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注意保持腋下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刺激。若小疙瘩持续不消失、逐渐增大、出现疼痛、红肿、破溃等症状,或者伴有发热、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超声检查、血常规、病理活检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