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治疗是不少身材矮小患者的选择,但其中隐藏的危害和副作用不容忽视。了解这些知识,能让患者和家属在决定是否使用生长激素时更加谨慎。接下来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打生长激素的危害和副作用。
局部反应
注射部位疼痛:在注射生长激素的过程中,针头刺入皮肤会刺激局部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疼痛。这种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一般在注射后短时间内较为明显,但通常会随着时间逐渐减轻。有些患者可能对疼痛比较敏感,会感觉疼痛较为强烈,影响其对治疗的接受度。
红肿:注射后,局部组织可能会出现红肿现象。这是由于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导致血管扩张和炎症反应。一般红肿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自行消退,但如果红肿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可能提示有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皮疹:部分患者在注射生长激素后,注射部位周围可能会出现皮疹。这可能是机体对药物的一种过敏反应。皮疹的表现形式多样,可能是散在的小红点,也可能是成片的红斑,常伴有瘙痒感。对于出现皮疹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内分泌系统紊乱
血糖异常:生长激素可能会影响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它可以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促进肝脏糖原的分解。长期使用生长激素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尤其是对于本身就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存在糖代谢异常倾向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糖异常情况。
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治疗可能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这可能是因为生长激素影响了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代谢率降低,患者可能出现疲劳、体重增加、便秘、怕冷等症状。因此,在使用生长激素期间,需要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补充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
关节骨骼问题
关节疼痛:生长激素促进骨骼生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关节疼痛。这是因为骨骼生长速度加快,周围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囊等结构可能无法与之同步生长,从而产生牵拉和压迫,导致疼痛。关节疼痛通常在夜间或休息时较为明显,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活动。
脊柱侧弯: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的使用可能会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增加脊柱侧弯的风险。脊柱侧弯会导致脊柱形态异常,严重时可能影响心肺功能和身体的平衡。对于正在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儿童,需要定期进行脊柱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脊柱侧弯问题。
其他方面
颅内压升高:少数患者在使用生长激素后可能会出现颅内压升高的情况。这可能与生长激素促进脑脊液生成或影响颅内血管的调节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以降低颅内压,避免对神经系统造成进一步损害。
肿瘤风险增加:虽然目前关于生长激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尚无定论,但有研究提示生长激素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对于有肿瘤家族史或既往有肿瘤病史的患者,使用生长激素需要谨慎评估风险。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密切监测肿瘤标志物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肿瘤复发或新发肿瘤。
打生长激素可能会带来多种危害和副作用。从局部的注射反应,如疼痛、红肿、皮疹,到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包括血糖异常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从关节骨骼方面的问题,如关节疼痛和脊柱侧弯,到其他方面的颅内压升高和可能增加的肿瘤风险等。在决定是否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时,患者和家属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可能的危害和副作用,并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治疗的利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上一篇:55种药品拟纳入国家医保局采购范围
- 下一篇:打封闭针的作用与危害有哪些?要了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