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 新闻 > 亲子母婴 > 正文
新生儿缺陷率增一倍 两种体检不能少

2016-04-28 14:45来源:99健康网

导语
婚检人员的减少,伴随的是新生儿缺陷率的增长。从2004年到现在,新生儿缺陷率增长了一倍。如何预防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呢?这两种体检很关键。

新生儿缺陷率 新生儿出生缺陷率 新生儿出生缺陷有哪些

  据北京市卫计委数据,自2003年以来北京市婚检率明显下降,到去年婚检率仅为6.76%,而伴随着婚检率的下降,婚检人群疾病检出率却逐渐上升,从1996年的5%上升到2014年的12.95%左右。其中智力低下、精神性疾病、男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等均呈上升趋势。这些疾病与婚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对自身及配偶的健康产生影响,有些还可造成不孕不育症,甚至导致出生缺陷的发生,严重危害下一代的健康。而2004年以来,北京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已增长一倍。

  婚检,是婚前保健服务的简称,指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所进行的婚前医学检查、卫生指导和卫生咨询服务。自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婚检率逐年提高。像北京市,到2003年已达到100%。

  2003年10月新《婚姻登记条例》施行,不对婚检作强制性规定。此后,我国婚检率持续下跌。

  “我市已全部实施免费婚检,但婚检率显著下降,2014年婚检率仅为6.76%。”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老年与妇幼健康服务处处长郗淑艳说。

  同样,记者从广州市人口计生部门了解到,2003年取消强制婚检之后,广州的婚检率由93%跌至2011年的7%,部分区甚至只有4%。

  令人担忧的是,在婚检率下降的同时,参与婚检人群中疾病检出率明显上升。

  郗淑艳说,有些疾病与婚育密切相关,不仅对自身及配偶的健康产生影响,还可造成不孕不育症,甚至导致出生缺陷的发生,严重危害下一代的健康。

  据统计,北京市参加婚检人群的疾病检出率由1996年的5%上升到2014年的13%左右。例如,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精神疾病、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等,均呈上升趋势。

  广东省计生部门2011年公布的10年来广东省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可见,珠三角城市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平均达2.76%,比10年前翻了一番。

  记者了解到,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出生缺陷发生前5位的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和神经管缺陷。

  多位妇产科专家提出,虽然近年来出生缺陷率的升高有综合原因,但婚检率下降导致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明显被削弱是一个主要因素。

  预防新生儿缺陷 两种体检不能少

  1.婚前体检

  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保健,包括婚前咨询检查,了解未婚双方的健康状况有无影响下一代生命健康的疾病,需要采取什么相应的预防措施。怀孕前作好充分准备,孕前妇女要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预防感染、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接触高温环境等,并根据需要增补叶酸、注射疫苗等。禁止近亲婚育。

  2.孕期体检

  主要是指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谨慎用药,推广联合产前筛查在早孕期(8—14周)、中早孕期(15—20周)进行,孕妇可在孕12—14周、孕20—22周及32周左右各进行一次B超检查,可有70%—80%的出生缺陷被检测出来。母血生化指标产前筛查对高危的可以检测出60%—70%。产前诊断在孕16—20周进行产前诊断如染色体、基因诊断临床医学诊断等,以便早发现、早诊断,及早采取措施,预防缺陷儿的出生。

  相关阅读:常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有哪些类型?

  1.神经管缺陷是我国很常见、很严重的畸形之一。

  其主要畸形有: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等,常导致胎儿死亡,存活婴儿常表现为下肢瘫痪、智力低下、大小便失禁等。属多基因遗传病。

  2.21一三体综合征又称唐氏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或伸舌样痴呆,是很常见、很严重的常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表现为明显的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障碍及特殊的愚型面容。患者还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所以生存能力较低,常常在早期夭折。高龄孕妇发病率高。

  3.唇裂/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面部畸形,唇裂生生在面部口唇处,俗称“兔唇”,腭裂发生在口腔内软、硬腭处。唇裂/腭裂对儿童耳部、发音、心理等多方面有不利影响,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4.先天性心脏病因遗传或环境因素(病毒或药物等)影响胚胎造成的胎儿心脏发育畸形。该病的种类较多,包括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心脏异位、动脉导管未闭等。可以有紫绀、心脏杂音、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表现,严重者常导致死亡。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5.碘缺乏症孕妇体内缺碘可导致出生婴儿患克汀病或呆小病,表现为先天性智力低下并伴有其他发育不良。

  6.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孕妇在孕早期感梁风疹病毒后,病毒可破坏胎盘对胎儿的保护作用。直接感染胚胎,引起胎儿早产、死胎和胎儿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耳聋等。

  7.地中海贫血属血红蛋白病的一种。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病,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患儿主要表现为贫血(皮肤黏膜苍白、疲乏等)。

  8.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该病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男孩发病多于女孩,是接触氧化物(胡豆、磺胺、樟脑等)后出现的急性溶血反应(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

(责任编辑:苏娇蓉)

标签阅读:
新生儿缺陷
体检
  • 胸部干瘪没有弹性有点蔫皮现象,要怎么改善调整呢?

    如果在饮食上也无法得到缓解,那么可以尝试一些物理按摩手段来试着缓解,通过stwics等恒负压丰胸仪方式改善,刺激乳房细胞促进血液循环,让胸部呈现饱满,达到丰胸的效果。 如以上均无效果建议还是就医治疗。

  • 26岁营养不良胸部很平自卑怎么办?

    青春期的营养不良导致的发育不良会影响到胸部的变化,成年之后如果存在胸部扁平的情况除了在膳食营养上做补充外,可以适当尝试外界物理按摩手段,使用恒负压Stwics美胸仪进行保养,平时可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状况。

  • 我的胸部下垂加外扩,还严重缩水,身材都变了,很焦虑,怎么办呢?

    首先可以从减肥开始,少吃多餐,管住嘴迈开腿,每天坚持运动,锻炼到身体各个肢体,想要胸部饱满,可在进行胸部锻炼之后使用stwics恒负压美胸进行增胸,多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淀粉这些,还有?木瓜、猪脚等有利于脂肪生长的,保持自己的营养均衡。

  • 感冒鼻子堵塞不通气怎么办

    也可以新医嘱口服通鼻利窍的药物来治疗。鼻子不通气感觉有一些堵塞感,同样可以进行适量的按摩能够起到效果,在治疗感冒期间还要注意自身的穿着,尽量处于保暖状态。

  • 宝宝拉绿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建议平时给宝宝多喝一些温开水,并且要帮其做好腹部的保暖措施,也可以经常用热水袋帮助宝宝热敷肚子,能加快肠胃功能恢复速度,促使大便尽快恢复正常。每个宝宝的食欲都是不同的,因此平时要注意给宝宝按需喂奶,尽量保证宝宝吃饱喝足,以避免宝宝因为肚子饿而导致大便异常。

  • 白内障怎么引起的

    后天性的白内障原因多种多样,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即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另外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关;除此之外,外伤、药物等也可导致白内障。

  • 一深一浅是怀孕吗

    如果随着怀孕时间的延长,第二条杠如果越来越深的话那可能是怀孕了,或者是没有明显的加深有可能是没有怀孕,也可能是生化妊娠,最好是到医院去查血中的绒毛膜促性激素,如果是升高了,那确定就是怀孕了,这是最准确的。注意休息,观察着看。

  • 怀孕三个月后能同房吗

    怀孕期间比较特殊,如果身体上出现了其他的异常表现,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就诊,避免自行的胡乱使用药物,防止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同时也要好好的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Q我都42岁了,感觉自己胸型不好看,如何让胸部饱满挺拔?

林煌主任医师

A

对于出现以上问题的女性,建议在饮食上多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淀粉这些,还有木瓜、猪脚等有利于脂肪生长的。比如:木瓜、鱼、肉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牛奶,都有助于丰胸。黄豆、花生、杏仁、桃仁、芝麻等食物都能起到健胸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多吃。橘子、葡萄、柚子以及番茄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能防止胸部变形,可多吃点。芹菜、核桃、红 腰豆等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在生活里可以使用如Stwics丝蜜思的丰胸仪仪器防止下垂,做到饮食和按摩双结合改善以上症状。...[详细]

Q17岁可以用丰胸仪吗?这类产品安全吗?

林煌主任医师

A

引起发育不良的原因有很多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先天性无卵巢、慢性营养不良、遗传等都会引起胸部的发育不良。日常在饮食上应多吃含有雌激素高的食物,注意营养的均衡,确保身体处在一个健康发育的状态。此外通过物理手段如按摩胸部促进血液循环,以增进胸部发育,也是可以的。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按摩产品如丝蜜思恒负压丰胸仪,配合做一些有助丰胸的运动到达丰胸目的。 最后要提及青春期女孩身体处于发育时期,不宜为追求瘦的身材而过度减肥,这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发育都是非常不利的。...[详细]

Q丰胸仪能让胸变丰挺吗?长期用留下的印子会不会消不掉?

林煌主任医师

A

这是由于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力于皮肤表层产生的正常压痕,一般几个小时内就会消除,当设备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明显压痕但仅停留在皮肤表层,也会逐渐淡去,无需过度担心。...[详细]

Q指甲紫色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静副主任医师

A

甲下淤血不可除外。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可予口服复方芦丁片改善血管通透性。...[详细]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