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11月21日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流感活动已进入快速上升阶段,多数省份流感活动水平已达到中流行水平。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彭质斌介绍,本流行季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要流行株,同时存在甲型H1N1亚型和B型流感共同流行。专家预计未来流感活动可能进一步上升,提醒公众及时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
流感传播途径与症状识别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随着飞沫进入空气,被他人吸入后造成感染。此外,接触传播也是重要途径,比如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或眼睛,也可能被感染。
流感与普通感冒有明显区别。流感通常起病急骤,会出现高热(39-40℃)、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显著乏力等全身症状。而普通感冒则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打喷嚏、流鼻涕,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流感患者还常伴有干咳、喉咙痛等症状,儿童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三类高危人群需重点防护
老年人群
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特别是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人,如心脏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流感可能加重原有疾病,导致住院甚至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婴幼儿和学龄儿童
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是流感的易感人群。儿童在集体环境中生活学习,相互接触密切,更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儿童感染流感后可能引发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家长特别关注。
慢性病患者
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这些基础疾病会削弱人体对病毒的防御能力,同时流感病毒可能加重原有疾病,形成恶性循环。
科学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疫苗不仅能降低感染风险,即使感染也能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建议在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目前接种仍然为时不晚。特别是上述三类高危人群,更应优先接种。
做好个人防护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在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注意呼吸道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保持室内通风,每天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重点场所防控
学校、托幼机构要加强晨午检,做好环境清洁和通风换气。发现学生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通知家长接回就医。不提倡学生和教职工带病上课上班,防止疫情扩散。
结语
面对流感高发季,我们既要提高警惕,也不必过度恐慌。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完全能够降低感染风险。特别提醒老年朋友、年幼儿童和慢性病患者这三类人群要格外注意防护。记住,预防胜于治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接种疫苗,才能安然度过这个流感季。如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请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本文仅为健康科普,旨在传播医学知识,不作为诊疗依据。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 上一篇:眼科医生提醒:近视的人少吃甜食,背后是这2个关键原因!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