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了一名因肝胆管结石手术处理不佳而胆漏的患者,本应进入消化道的胆汁全部漏入腹腔,导致患者的消化功能大受影响,体重骤降。医疗团队让患者每天喝下约500毫升,经过特殊处理的自身胆汁,通过这种胆汁回输的办法帮助消化,保护肝功能。
很多人听到这里,第一反应是:“啊?喝自己的胆汁?不会中毒吗?”其实,从科学角度看,这种治疗方法不但合理,而且关键时刻能救命。
什么是胆汁?它到底有什么用?
胆汁是人体肝脏分泌的一种重要消化液体,由肝细胞制造、存储在胆囊中,进食时由胆囊释放进入小肠。
它的主要作用有三点:
帮助消化脂肪:胆汁中的胆盐能乳化脂肪,把大块脂肪“分散”成小颗粒,让酶更容易分解,帮助身体吸收油脂和脂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D、E、K)。
协助排毒:胆汁可以把肝脏代谢出来的废物、药物残留等带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维持胆道压力和消化平衡:胆汁分泌和排出是否通畅,对整个肝胆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所以,一旦胆汁“走错路”,问题就大了。
胆漏有多严重?
正常情况下,胆汁应该通过胆道进入十二指肠,一路参与消化。但像这位患者这样,术后发生胆漏,胆汁反而倒流到腹腔,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强烈刺激腹膜,引发腹膜炎。
消化功能受阻,营养吸收下降,体重骤降。
胆汁中毒,损伤肝脏功能。
诱发感染,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可以说,胆漏一旦发生,不仅让人吃不好、睡不好,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
为什么让他“喝回胆汁”?
面对胆漏,治疗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包括引流、修复手术、置管引流等。但在无法立刻修补、又急需补充胆汁的情况下,“口服自体胆汁”就成为一个应急且有效的方法。
关键在于:这些胆汁在回输前都经过了高温灭菌和净化处理,确保没有细菌污染。虽然听起来有些“重口味”,但医学上这是一个早已有先例的技术。
这种方式可以:
补充胆盐,恢复脂肪吸收功能
保护肠道菌群,防止腹泻和营养不良
减轻肝脏负担,加快恢复
简单来说,胆汁虽然不算“美味”,但确实是“自家出产的消化神器”。
胆汁真的能喝吗?普通人能学吗?
先打住,这种做法只适用于特殊病例、特殊处理下的医疗行为,千万不能自己模仿。胆汁中含有大量微生物、酶、毒素和代谢物,未经处理直接饮用,轻则拉肚子,重则引发感染甚至中毒。
而且,这种治疗方法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适合,并严格控制剂量和处理方式,不是“补补身体”那么简单。
小贴士: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肝胆系统?
清淡饮食:少吃油腻、煎炸食物,减少胆囊负担。
规律作息:熬夜和过度饮酒都是“伤胆高手”。
控制胆结石风险:多喝水、多运动、控制体重,减少胆固醇沉积。
如有右上腹反复疼痛、恶心、黄疸等症状,及时就医,别拖成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