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肿瘤病人来了,先手术,再做放化疗——这是过去通用的治疗方法。实际上,并非所有病人都适用于这种疗法。有些不一定需要手术,有些不一定需要做放化疗。
如今,胃肠肿瘤治疗更讲究精准化和个体化。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的患者邱先生,在没有手术仅做化疗的情况下,癌细胞全部消失。患者感叹:“原来不用手术就能治疗肿瘤,真的很神奇。”
病例:移民前体检 被确诊胃癌
62岁的广州市民邱先生,今年2月份在移民之前进行体检,通过胃镜和CT检查,竟被确诊为胃癌晚四期,癌细胞已转移到腹网膜和淋巴结。据介绍,邱先生此前有胃胀、腹泻的症状,但没有想到竟然这么严重。
邱先生来到广东省中医院,找到了该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万进。万进指出,目前很多老百姓对胃肠肿瘤的认识不足,导致早发现的病例很少,发现的病例基本都偏晚期,因此胃肠肿瘤的死亡率较高。
治疗:不做手术 肿瘤神奇消失
万进在对邱先生的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后,为他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先进行热灌注化疗,有需要再做手术。
据邱先生描述,医生精准定位肿瘤后,在他的腹部打了四个孔,开始进行热灌注。一般来说,热灌注做5次即可,但在做完5次之后,医生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又加了一次。热灌注治疗结束之后,邱先生还接受了3次化疗。
6月份,邱先生进行复查,通过胃镜检查发现胃癌细胞消失了,腹网膜上的癌细胞也消失了,仅在淋巴结发现少量睡眠的异形细胞。
“我觉得很神奇,不用做手术就能痊愈。”邱先生表示,“现在我的身体各方面感觉都很正常。”接下来的一年中,邱先生还需坚持服用药物,定期复查,控制剩余的异形细胞。
分析:胃肠肿瘤并非必须手术
邱先生直言,从查出胃癌开始,他认为自己需要尽快接受手术,不然就要“完了”。奇怪的是,医院的专家通过会诊,告诉他,手术不是最好的选择。
万进解释,很多胃肠肿瘤病人认为不做手术就不行,其实肿瘤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手术只是其中一种方法。需要通过对病人的准确分析,根据肿瘤遗传特性,确定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对有些病人,前期做一些其他治疗,会使手术效果更好;而有些病人则适合直接做手术。有些人在术后要做放化疗,有些人则不需要。”万进介绍,“对中期以上的病人,我们先考虑做放化疗,肿瘤会有20%的几率消失。”
精准理念也贯穿外科手术始终。术前,通过病理学、影像学等手段,在不开刀的前提下准确了解肿瘤的状况;术中,“红色切除”(创面大、出血多、血 肉模糊)转化为“白色切除”(创面微小、出血少),定位精准,创面小,出血量少;术后,根据个体遗传基因特性,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放化疗。
在这种治疗理念的指导下,胃肠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高,中期胃癌可达50%~60%,结直肠癌可达70%~80%,以往人们认为的“不治之症”变成了可治愈的疾病。
提醒:积极预防 定期筛查
万进指出,当前胃肠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都在上升,但只要人们提高对它的认识,这种状况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他提醒,居民在平时应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不吃太硬、太辣、太烫的食物,合理安排饮食,营养要均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吸烟喝酒,锻炼身体。此外,还要定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胃肠肿瘤只要早期发现,经过规范化治疗,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万进表示。
如何预防胃肠道肿瘤?
1.注意饮食均衡
专家提醒,应饮食均衡,不能过多食用肉类,合理进食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等的新鲜的蔬菜和瓜果,摄入含微量元素镁、铁、硒丰富的食物。生活方式上,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嗜酒,经常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过度精神紧张,避免肥胖。
有肿瘤家族史、消化道息肉、精神压抑、吸烟、饮酒、常食用烟熏饮食、过量摄入肉类、慢性炎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做好病变的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些是消化道肿瘤的一级预防内容。
2.及时内镜筛查
内镜筛查就是消化道肿瘤的二级预防,其意义在于早期发现消化道的早期病变。消化道肿瘤在我国是属于高发。胃癌在全球肿瘤的发病率排在第二位,早期胃癌通过内镜筛查,及时治疗,大部分可治好。
涵江医院副院长郭建明主任医师提醒,对于有以下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应及早就医,完善胃镜检查。比如,胸骨后不适、疼痛、反酸,烧心,吞咽困难, 呃逆,呕鲜血,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低热和贫血周身无力。如果没有上述症状的、年龄超过40岁,也建议进行胃镜的检查,明确上消化道的情况。
如果这些人群有一级亲属的消化道肿瘤的家族史,大便检测潜血阳性的就更加有指证行胃镜检查。对于大肠癌的筛查,美国癌症协会的结直肠癌筛查指南 认为,无症状也无家族史初筛年龄为50岁,无症状,但有1位或1位以上患结直肠癌一级亲属者,初始筛查的年龄为40岁,有肠道症状者从25岁开始筛查,对 于家族性多发结肠息肉及遗传性非腺瘤性结肠癌家族成员,要从青少年就开始筛查。
- 上一篇:女婴鼻尖缺失住院4年 直接露出鼻孔
- 下一篇:航班上用牙签救癫痫病人 为何牙签能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