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后背疼痛似乎是一件不足为奇的事,人们常常对其不以为意。然而,后背疼痛背后或许隐藏着大问题。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阐述三种因后背疼痛需要警惕的疾病,千万别再忽视这些重要信号。
颈椎病
发病机制: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迫。当颈椎病变压迫到神经时,就可能引起后背放射性疼痛。这是因为颈部的神经与背部的神经存在关联,神经传导出现异常就会导致疼痛放射至后背。
症状表现:除了后背疼痛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无力,手指活动不灵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头晕、视力模糊、行走不稳等情况。后背疼痛的特点通常是慢性、持续性的隐痛,有时会伴有酸痛感,在颈部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重。
预防和治疗:预防颈椎病,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或看手机。工作一段时间后,要适当活动颈部,做一些颈部伸展运动。治疗方面,症状较轻时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按摩、牵引等方法缓解症状。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心脏病
疼痛原因:部分心脏病患者在发作时,疼痛不仅仅局限于胸部,还可能放射至后背。这是因为心脏和后背的神经在脊髓部位有共同的传导通路,当心脏出现缺血、缺氧等病变时,产生的疼痛信号会通过神经传导到后背,引起后背疼痛。
症状特点:心脏病引起的后背疼痛通常是突然发作的,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可表现为压榨性、紧缩性疼痛,有时还会伴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疼痛可能会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能会缓解。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这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表现。
预防和应对:预防心脏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一旦出现疑似心脏病引起的后背疼痛,应立即停止活动,原地休息,呼叫急救人员。
强直性脊柱炎
疾病本质: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炎症会逐渐侵蚀脊柱关节,导致脊柱僵硬、疼痛,进而引起后背疼痛。
症状表现:早期症状通常为下腰部或臀部疼痛、僵硬,疼痛在夜间或晨起时加重,活动后可缓解。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会逐渐向上蔓延至后背、颈部,脊柱活动受限,严重时会导致脊柱畸形。后背疼痛一般为持续性钝痛,伴有晨僵现象,即早晨起床后脊柱僵硬,活动一段时间后才能缓解。
治疗和管理:强直性脊柱炎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法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定期复查。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姿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游泳、瑜伽等,有助于维持脊柱的灵活性。
后背疼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尤其是颈椎病、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柱炎这三种疾病。颈椎病可因颈椎病变压迫神经导致后背慢性隐痛,还伴有颈部及上肢症状,预防需保持良好姿势并适当活动颈部;心脏病发作时疼痛会放射至后背,疼痛剧烈且伴有胸闷等症状,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及时就医;强直性脊柱炎会使脊柱关节受炎症侵蚀,导致后背持续性钝痛和晨僵,要长期治疗并坚持锻炼。当出现后背疼痛时,千万不能忽视,应仔细观察疼痛的特点和伴随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