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 新闻 > 健康快讯 > 正文
8月大宝宝吃盐致死?这些健康谣言不可信

2016-08-29 14:20来源:科技日报

导语
8个月大的宝宝因为吃盐导致死亡?万能的朋友圈时不时有这些健康信息,让我们不要去做。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哪些健康谣言不可信。

  天气转凉,酷暑渐远,但一些健康“小常识”可没打算消停。它们在朋友圈很嗨,就等着你动动手指——转发。这些口口声声“为你好”的说法难免让人在心里打上几个问号,信或不信都令人纠结。本着健康无小事的原则,记者甄选了几则真假难辨的传言,让您吃下一颗“定心丸”。

8月大宝宝吃盐致死 8月大宝宝吃盐致死亡 健康谣言

  1.8月大宝宝吃盐致死?

  根本是控制“钠”的摄入

  本月,记者在某母婴公号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母亲感觉自己8个月大的宝宝身体“虚”。邻居建议吃盐“长劲”,于是妈妈在宝宝粥里加了些盐,谁知宝宝喝了几天咸粥后就开始发烧,最后竟因高血钠症死亡。传言中还明确指出,不到一岁的婴儿不能吃盐。

  婴幼儿吃盐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吗?宝宝吃盐有何禁忌?

  为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范志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尽管该事件无法得到证实,但不到一岁的宝宝的确不能吃盐,而且还不能吃含盐的包括酱油、豆豉等食品。

  食盐的主要成分——钠,是人体每日必需,摄入量依年龄不同有所区别。不满一岁的婴儿每日只依靠食物中天然所含的钠即可满足,例如牛奶、鸡蛋等,不需要吃添加了盐的食物。

  过多的钠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成年人可依靠肾脏排出多余的钠,但不满一岁的婴儿的肾脏尚未发育健全,处理不了多余的钠,长期摄入食盐会造成慢性中毒,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未来的体质都可能产生长期不利影响。短时间内大量盐的摄入也可能造成急性中毒。

  孩子发育到了一岁以上才可以吃一点点盐,但要比成年人少很多。三岁以下的幼儿的饭菜最好是单做,每日盐摄入量约为成人的三分之一。如宝宝不慎摄入大量食盐,需尽快催吐,必要时送至医院遵医嘱处理。

  2.青筋凸起代表体内淤堵?

  诊断疾病需综合考量

  一则“观青筋就能知疾病”的帖子,8月出现在不少健康类的公号中。帖子中的专家认为,无论人体哪个部位的青筋异常暴鼓,都是人体痰、湿、疹、毒等积滞不能排泄出体外的病症反应。如果青筋出现凸起、扭曲、紫黑等变化时,往往表示体内积滞的废物很多,甚至大病将至。文中特别指出,腹部青筋已是比较严重的积滞,可能是成人肝硬化腹水。对此,科技日报记者向相关专家求证,专家表示,这个说法并不具备科学性,因为诊断疾病是严谨而科学的。

  青筋其实不是筋,是人体皮下可以看见的静脉血管。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晋教授表示,整个帖子有的有些依据,有的则依据不充足。如果人体某部位本不该出现明显曲张但出现了,中医认为是瘀血阻络,导致循环不畅。即便是腹壁出现静脉曲张,也不能单纯认为是肝硬化腹水,也许是血栓或其他疾病。说观筋就能知病,是对疾病诊断原则不清楚导致的。

  对于疾病的诊断,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要综合考虑的。中医诊病历来讲究“四诊合参”,只有通过望闻问切才能明确辨识疾病,西医诊断疾病也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措施,以确保诊察结论的可靠性和全面性。因此,中西医都不会仅凭静脉曲张就“妄下结论”。

  3.熬夜玩手机不长个?

  这个“黑锅”手机不背

  据传,一位10岁的小姑娘倩倩,因为身材矮小,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患了矮小症,在询问其生活习惯后,医生诊断病因居然是“长期熬夜玩手机”。这难免令不少网友困惑:熬夜玩手机真的会让人长不高吗?

  该报道中称,医生认为,由于缺乏生长激素导致的矮小症。生长激素对孩子身高发育影响有多大呢?

  据丁香医生相关资料介绍,人体生长激素由腺垂体细胞合成和分泌,基本功能是促进生长,同时也是体内代谢途径的重要调节因子,有调节多种物质代谢的功能。它能促进人体各种组织细胞增大和增殖,使骨骼、肌肉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骨骼的增长即导致身体长高,因而生长激素与长高密切相关。

  有关媒体采访了为倩倩诊断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红梅。张红梅表示生长激素的缺乏会影响孩子身高。晚上入睡后45—90分钟,是儿童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入睡后一小时的分泌量占到了每天分泌总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对儿童来说,每天至少8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必不可少的。

  看来并不是玩手机,而是熬夜导致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才让孩子长得不高。

  4.穿走私旧衣服感染艾滋病?

  衣物不会传播艾滋病毒

  日前,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通报,深圳市公安边防支队近日破获一起走私旧服装大案,截获549吨从香港走私到内地的“洋垃圾”,主要为旧衣物。据报道,这些旧衣物气味刺鼻,有明显污渍。网上有说法称,不排除有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穿过,上面可能有艾滋病病毒。

  “洋垃圾”上真会有艾滋病病毒吗?据媒体报道,艾滋病病毒一旦脱离体液环境,其存活和感染能力都会大幅下降。一般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干燥环境下只能存活7天左右,且对高温敏感,在56℃条件下30分钟就会失去感染性。

  深圳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制科杨峥嵘表示,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如果身上没有伤口,即使穿了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穿过的衣服也不会感染。如果这些衣服曾经经过洗涤或长时间运输,便更没有必要担心。

标签阅读:
吃盐
宝宝
  • 怀孕三个月后能同房吗

    怀孕期间比较特殊,如果身体上出现了其他的异常表现,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就诊,避免自行的胡乱使用药物,防止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同时也要好好的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 一深一浅是怀孕吗

    如果随着怀孕时间的延长,第二条杠如果越来越深的话那可能是怀孕了,或者是没有明显的加深有可能是没有怀孕,也可能是生化妊娠,最好是到医院去查血中的绒毛膜促性激素,如果是升高了,那确定就是怀孕了,这是最准确的。注意休息,观察着看。

  • 白内障怎么引起的

    后天性的白内障原因多种多样,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即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另外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关;除此之外,外伤、药物等也可导致白内障。

  • 宝宝拉绿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建议平时给宝宝多喝一些温开水,并且要帮其做好腹部的保暖措施,也可以经常用热水袋帮助宝宝热敷肚子,能加快肠胃功能恢复速度,促使大便尽快恢复正常。每个宝宝的食欲都是不同的,因此平时要注意给宝宝按需喂奶,尽量保证宝宝吃饱喝足,以避免宝宝因为肚子饿而导致大便异常。

  • 感冒鼻子堵塞不通气怎么办

    也可以新医嘱口服通鼻利窍的药物来治疗。鼻子不通气感觉有一些堵塞感,同样可以进行适量的按摩能够起到效果,在治疗感冒期间还要注意自身的穿着,尽量处于保暖状态。

  • 我的胸部下垂加外扩,还严重缩水,身材都变了,很焦虑,怎么办呢?

    首先可以从减肥开始,少吃多餐,管住嘴迈开腿,每天坚持运动,锻炼到身体各个肢体,想要胸部饱满,可在进行胸部锻炼之后使用stwics恒负压美胸进行增胸,多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淀粉这些,还有?木瓜、猪脚等有利于脂肪生长的,保持自己的营养均衡。

  • 26岁营养不良胸部很平自卑怎么办?

    青春期的营养不良导致的发育不良会影响到胸部的变化,成年之后如果存在胸部扁平的情况除了在膳食营养上做补充外,可以适当尝试外界物理按摩手段,使用恒负压Stwics美胸仪进行保养,平时可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状况。

  • 胸部干瘪没有弹性有点蔫皮现象,要怎么改善调整呢?

    如果在饮食上也无法得到缓解,那么可以尝试一些物理按摩手段来试着缓解,通过stwics等恒负压丰胸仪方式改善,刺激乳房细胞促进血液循环,让胸部呈现饱满,达到丰胸的效果。 如以上均无效果建议还是就医治疗。

Q我都42岁了,感觉自己胸型不好看,如何让胸部饱满挺拔?

林煌主任医师

A

对于出现以上问题的女性,建议在饮食上多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淀粉这些,还有木瓜、猪脚等有利于脂肪生长的。比如:木瓜、鱼、肉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牛奶,都有助于丰胸。黄豆、花生、杏仁、桃仁、芝麻等食物都能起到健胸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多吃。橘子、葡萄、柚子以及番茄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能防止胸部变形,可多吃点。芹菜、核桃、红 腰豆等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在生活里可以使用如Stwics丝蜜思的丰胸仪仪器防止下垂,做到饮食和按摩双结合改善以上症状。...[详细]

Q17岁可以用丰胸仪吗?这类产品安全吗?

林煌主任医师

A

引起发育不良的原因有很多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先天性无卵巢、慢性营养不良、遗传等都会引起胸部的发育不良。日常在饮食上应多吃含有雌激素高的食物,注意营养的均衡,确保身体处在一个健康发育的状态。此外通过物理手段如按摩胸部促进血液循环,以增进胸部发育,也是可以的。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按摩产品如丝蜜思恒负压丰胸仪,配合做一些有助丰胸的运动到达丰胸目的。 最后要提及青春期女孩身体处于发育时期,不宜为追求瘦的身材而过度减肥,这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发育都是非常不利的。...[详细]

Q丰胸仪能让胸变丰挺吗?长期用留下的印子会不会消不掉?

林煌主任医师

A

这是由于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力于皮肤表层产生的正常压痕,一般几个小时内就会消除,当设备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明显压痕但仅停留在皮肤表层,也会逐渐淡去,无需过度担心。...[详细]

Q指甲紫色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静副主任医师

A

甲下淤血不可除外。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可予口服复方芦丁片改善血管通透性。...[详细]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