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
MX 最早用于抗肿瘤,现已广泛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作用机制:①轻度减少 IgM 类风湿因子;②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③试管内抑制 及 B 细胞的克隆增长;④抑制内皮细胞增殖;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MX 治疗后;滑膜活检示对胶原酶信息 RNA 基因表达减低;⑥减少滑液中的白细胞数、多形核粒细胞百分比及白介素 -lb 浓度,反映白细胞移行至炎症滑膜减少;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周围血中单个核细胞经小量 MX 处理后,与未处理前相比 IL-l 受体拮抗物及可溶性 NF 受体增加, IL-lra/IL-lb 比值增加, IL-8 产生受抑制;⑧最新的研究报告 MX 能增加细胞中释放的腺苷,而腺苷有多种作用,如抑制中性粒细胞粘附于结缔组织细胞,并减少其产生氧自由基;减少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加抑制细胞功能;减少巨噬 / 单核细胞分泌 NF 及产生过氧化物;保护内皮细胞免遭活化中性粒细胞的破坏;减少炎症区中性粒细胞聚集;选择性减低胶原基因表达。由此可知 MX 不只有免疫抑制作用,也有抗炎作用。
临床应用:甲氨蝶呤可作为多种风湿性疾病的治疗药物。一般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抗风湿药效果不佳后加用 , 也可与激素联合使用而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量和副作用。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等的治疗。每周使用 7.5-15 毫克。
不良反应:①肝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肝酶升高,在用药 3个月后发生率为 8% 一 38% ,偶见肝纤维化病例。故慢性肝病病人应用本药时应密切随访肝功能;②约 15% 病人出现口腔炎、胃炎、腹泻等胃肠道反应;③骨髓抑制:表现为单系统或多系统抑制,红系巨幼变的可能性较低。
柳氮磺胺吡啶 1980 年 McConkðy 报道了 74 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采用 SASP 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之后很多临床观察均证实了 SASP 的效果。英国用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很普遍,在美国虽然食品药物管理局尚未正式予以批准,但 MX 与本药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日益增多。
作用机制: SASP 的抗风湿作用机制尚不很清楚 , 可能是通过磺胺吡啶抑制肠道中的某些抗原性物质来达到,如它对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在服用本药 12周后患者循环中的活化淋巴细胞下降 ,IgM 及 IgGRF 滴度水平亦下降。在体外试验观察到淋巴细胞对各种刺激原的反应在本药的作用下明显下降 , 因此认为本药有改变免疫过程的性能。其抗炎作用也可能是通过其水杨酸成分 , 清除氧自由基 , 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的合成。还有可能与 MX 一样促进细胞中抗炎分子腺苷的积累。
临床应用: SASP 作为抗风湿药是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最常用药物,可用于幼年型慢性关节炎。有报道认为它能延缓骨质破坏,比氯喹疗效更好。
不良反应:本药的不良反应最初皆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观察获得。类风湿关节炎虽用药剂量相对小些,但情况相似,副作用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预期的,与剂量有关的如恶心、头痛、呕吐、乏力、溶血性贫血、正铁血红蛋白尿的等。另一类为变态反应性、不可预期的,如皮疹、再生障碍性贫血 , 自身免疫性溶血等。这些不可预期的副作用多发生于用药后早期。用药后最初几周的密切监护、追随检查很为重要。
爱若华
来氟米特( Lðflunomidð ,爱若华)是美国 FÐA 于 1998 年批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 1999 年开始在国内应用。来氟米特通过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及酪氨酸激酶以减少嘧啶的形成,致使 ÐNA 合成障碍,进而抑制淋巴细胞活化及由此而致的免疫反应。该药主要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而对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较小。来氟米特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的早 G1 期,而甲氨喋呤则在晚 G1 期起效。因此,二者有协同治疗作用,并已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得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