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目前已成为全球负担。据统计,中国有约1/3的人超重和肥胖,大约为3亿人。儿童超重和肥胖占17.5%,成人则达到32.5%。尽管科学家已对肥胖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想要缓解肥胖危机,可能更需要从环境和行为入手。
不良肥胖非减不可
现代人对肥胖的认识不太全面,往往走两个极端:一端是不该减肥的人猛减肥,比如一些追求骨感的女性,通过禁食和挑食来控制体重,这对健康是有害的;另一端是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血糖异常的人不认真面对减肥,直到发生严重疾病才想到治疗。
医学把肥胖分为两种:一种是良性肥胖,大约有1/3的肥胖人群属于此类。他们在代谢方面没有任何异常,相反长寿人群通常偏胖一些,完全无需外部干预。另一种为不良肥胖,约占2/3,往往带有特征性疾病,如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等,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心脏病。我们通过甘油三酯、脂肪肝、炎症标记物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不良肥胖倾向,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一旦存在不良肥胖,应该立刻减肥,而不是等到已发生糖尿病、心脏病再采取措施,尤其是有家族史的糖尿病人群。
目前发现,大概有1/3的肥胖人血压、血糖、血脂等大多正常,没有代谢异常。这些良性肥胖者除了体形不好看外,只要不让体重持续增加就可以了。应避免过度减肥,尤其是很多年轻的女孩子盲目减肥,易导致机体免疫能力、应激能力、抵抗能力下降,对健康造成损害。
而那些不良肥胖者则需要积极减肥。不良肥胖的人脂肪主要分布在腹部,同时伴有甘油三酯、血压、血糖升高,睡觉打呼噜(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如果不减肥,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等病因则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建议,健康人群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5以下。年轻人应保持在23以下,中老年人在24以下。特别要重视儿童肥胖问题。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肥胖的人成年以后更易变胖,且减肥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