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容易引起多种疾病,最近研究表明,肥胖还可能引起结肠癌,或是来源于干细胞的刺激。
肥胖的小鼠,和肥胖的人类一样,罹患结肠癌的风险会更高,近日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投喂高脂肪食物的超重小鼠肠道干细胞数目增加,是一个叫做PPAR-δ的蛋白被活化了,该蛋白起到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
如果该实验结果也适用于人类,那么就能解释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肥胖会增加很多组织的患癌风险,”麻省理工学院(MIT)科赫研究所癌症综合研究中心癌症生物学家Ömer Yilmaz说,他也是该项研究领导人之一,“而我们更想知道背后的生物机制。”
细胞生物学家P.Kay Lund认为这些分子机制可能很重要,他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和贝塞斯达国立卫生研究院任职。接受过结肠镜检查的人类组织样品可以用于验证该规律是否适用于人类。最终可能让PPAR-δ蛋白活性的提升成为一个有效的癌症风险指标。Lund说:“从而有机会给病人提供早期干预治疗。”Lund并没有参与此项研究。
Yilmaz和David Sabatini合作研究癌症和肥胖之间的关系,David Sabatin在MIT和怀海德研究所研究新陈代谢。他们给小鼠喂食一年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接下来检测饮食对小鼠肠道干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他们发现,60%都是脂肪的食谱,不仅会让小鼠暴饮暴食,变得超重,还会活化PPAR-δ蛋白,刺激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小鼠用可以活化PAR-δ的药物处理后也产生相同的细胞增殖。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细胞,干细胞(增殖)被认为更有可能引起肿瘤。
目前还不清楚小鼠的这种变化是因为体重增加了——新陈代谢随之改变——还是因为高脂肪食物。该团队还测试了在“类器官”三维培养中的肠道细胞对高脂食物中脂肪酸的应答反应。这些细胞中的PPAR-δ蛋白同样受到活化,表明脂肪酸可能直接参与PPAR-δ蛋白的表达。
如果是这样,它将是“寻找一个在人类身上不存在的联系的机制”,哈佛商学院公共卫生学教授Walter Willett警告。他说,尽管有很多相关的研究表明人类体脂增长会增加患癌的风险,但是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高脂肪饮食和患癌之间的关系。
但是Yilmaz提到,流行病学研究因多种变量混杂在一起而变得很混乱。他说:“脂肪摄入和癌症发生率的关联数据错综复杂。”Yilmaz的研究小组希望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使用高脂肪饮食的正常体重小鼠,试图证实脂肪酸在患癌风险中的角色。推荐阅读:中国结肠癌呈上升趋势 8种食物预防结肠癌
除了肥胖可能引起结肠癌之外,哪些因素还会引起结肠癌?
1、高脂肪食物
在各种的环境因素下,饮食的因素对任何疾病来说都是最主要的,结肠癌也不例外。结肠癌的发病率是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引发结肠癌的祸首是经常吃高脂肪食物。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2、慢性大肠炎症
很多的报道都指出,肠癌的流行范围是跟血吸虫疾病的流行范围呈正比的,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溃疡性结肠炎,约有3%~5%癌变。
3、大肠腺瘤
通过对结肠癌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大肠腺瘤发病时的症状与结肠癌的症状大致相同。有人统计,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结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4、息肉
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家族性腺瘤病
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曾经报道过结肠癌的家庭性,在患有结肠癌患者的很多有直接关系的亲人当中,死于结肠癌的人要比一般人明显增高。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族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结肠癌的可能。最近有学者对肿瘤抑制基因与结肠癌发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结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如何预防大肠癌?
1、积极防治肠道疾病,积极锻炼身体
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这是结肠癌的预防措施之一。
2、改进饮食习惯
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3、定期检查
对结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结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 上一篇:研究发现:抗焦虑药物或能治疗孤独症
- 下一篇:科学家开发出只含一半染色体的胚胎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