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简某近日来莞工作,第一次体检竟然查出患有肺结核,虽然治疗肺结核的药物是免费的,但是辅助护肝的药却是收费的。医生划价后说要460多元人民币。考虑到自己的月薪才1000多元,家境又困难,简某拿了药单去问医生有没有便宜点又有同种药效的药。果然,医生改过后的药物只需要240元。他说:“原来到医院看病还可讨价还价。”
现在,许多病患者在看医生前都会先到网上搜索相关资料。简某说:“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我就上网查了自己需要的药物,然后对不同厂家生产的药进行对比,到医院前,我已经对自己需要什么药物心里有底了。”记者还询问了在广州协和医院当医生的朋友,她说:“医院现在是这样,如果病人没有特别提出要哪种药,医生就会直接给他最贵的药。”
医生直接给病人最贵的药,但病人却不一定买账。随着市民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医疗常识也不断增加,对药物的价格也多了一些判断,所以逐渐习惯了对药物“讨价还价”。
蔡某的母亲年后突发脑出血曾到医院治疗。对于“换药”一说,蔡某表示以前从来没听说过,以为医生开的药就是最合适的,是唯一的选择。即使觉得药价很贵,但也不敢向医生提出疑问。他说:“要是有选择的话,我第一时间会问一下哪种药的效果较好,如果差不多当然是选便宜的。”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医生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患者在选择药物时要谨慎,只有在确定药效相同的情况下才可以选择换药,但对于不确定的还是要听医生的意见。
- 上一篇:公立医院改革:医改绕不开的“堡垒”
- 下一篇:深圳“医闹”百人打砸医院殴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