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学生在校园内裸奔,有支持的,认为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有反对的,认为,是一种行为艺术,为了吸引眼球。笔者认为,裸奔多数是毕业前的压力释放,大学生毕业前夕,正是情感的“发泄期”,不是集体扔书,就是砸碎生活用品,总之,对自己越狠越能得到宣泄的目的。
六月的校园,充满着浪漫,也充满着惆怅,然而,更多的是压力叠加。是否能顺利毕业?热恋中的恋人是否能“双双飞”?是否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让他们寝食难安,扔书、酗酒、裸奔等是他们发泄自己心中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这个时候的校园,会不断上演“最后的疯狂”闹剧。
我们大学怎么看待学生释放压力的另类表达,这也是一门学问。客观地说,学生适度发泄心中的郁闷、愤懑、忧伤等,也不是什么坏事,也是一种自我心理疗伤,不应全盘否定。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从学生的另类“出格”举动中,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理疏导上有没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如果还有不足之处,应补上大学生心理干预这一课。
当然,什么事都有个度,如果大学生毕业前,另类自我个性张扬的发泄,演变成“最后的疯狂”,比如,破坏校园设施、伤害同学、做出有失伦理的事,不但不可取,还应受到校方的制止和追究,情节严重将追究法律责任。就男生在校园裸奔来说,尽管是减压的另类表达方式,但还是有些出格了,毕竟裸奔影响到校园的秩序,也不文明,这与扔书、砸碎自己生活用品相比,已明显违犯了校园相关制度,我想,没有一个大学允许学生在校园裸奔的。
面临毕业大学生总是想为自己短暂的而又漫长的学生生涯留下点特别的回忆,之前的南京大学生楼道裸照,现在的浙江大学生裸奔,似乎都是想“一脱成名”,想留下回忆那很好,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希望大学生们慎重选择,不要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国外:哈佛也有裸奔传统
第一次有记载的大学生校园裸奔事件发生在1804年,美国华盛顿学院大三学生乔治·威廉克伦普因为裸体奔跑穿越学校所在的弗吉尼亚州勒星顿市而被捕。虽然威廉克伦普因此结束学生生涯,但后来却成为美国众议院议员和美国驻智利大使。
在哈佛这样的顶尖高等学府,学生为了舒缓紧张的学习和考试压力,组织裸奔狂欢。哈佛大学的裸奔名为“原始的尖叫”,从1990年开始每年进行两次考前裸奔活动。
尽管我国法律没有对大学生裸奔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校园作为一个传播知识的圣地,裸奔绝对是行不通的,所以,校方对裸奔的学生要做好教育、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其他形式及时舒缓心中的压力,不要让大学生裸奔“奔”出问题才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