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3·15特别节目中,就温州家庭作坊生产的水龙头做了调查。经检测,温州家庭作坊生产的水龙头,锌含量超出国家标准10倍,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81倍。在废旧电器中拆除的铜,连带诸多不能确定的金属,经过粗糙的加工,便进入了千家万户。(3月22日《温州都市报》)
温州水龙头行业的乱象,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媒体曝光了。去年7月,上海电视台《七分之—》栏目曾对市场上13个水龙头样品进行实验,结果其中9个品牌铅含量超标,由此引发了一场“毒铅门”风波。作为国内重要的铜质水龙头生产基地,温州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在温州,很多水龙头生产企业条件非常恶劣,根本没有相关的自检机构,更别说如何检查铅含量是否超标。遗憾的是,从央视此次的曝光来看,“毒龙头”问题如今依旧泛滥猖獗。
应利而生的洗铅技术、劣质铅超标的水龙头、神秘的产品合格证以及疯狂的水龙头价格……温州水龙头市场乱象丛生的背后,固然有无序竞争导致的“劣币效应”,以及相关法律缺失、行业标准不具强制性等原因,但这并不能成为监管部门撒手不管的理由。生产企业使用废铜以次充好、违规增加锌、铅等金属比例,质监部门去哪了?面对行行色色“有毒水龙头”充斥的市场,负责流通领域监管的工商部门又去哪了?
“毒龙头”泛滥,受害的不仅是购买者,还有黑心企业的工人。据报道,由于翻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污染,而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工作时几乎都不戴口罩,所以许多人都因此得了病。相比“毒龙头”本身,这同样是个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当尘肺病的危害日益为公众所知晓,当小煤窑都开始给工人发口罩等劳保用品的时候,温州这些水龙头企业生产环境之恶劣,对于工人健康权之漠视,简直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对此,劳动部门去哪了?
都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那么透过水龙头这个小物件,又折射出了些什么呢?是“规定得不到落实就是一纸空文”的无奈,还是“工人真苦、维权真难”的喟叹?但愿,还能有第三种答案!
- 上一篇:云南幼儿园32人食物中毒
- 下一篇:男子捐精12年 成为98个孩子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