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良已经进入公众视野,从政府部门到社会机构的实在关切,将给他的未来带去一定的安慰。然而,郑艳良所代表的那个特困群体,是否会因此而被纳入制度救济的轨道呢?
河北保定男子郑艳良自锯病腿的事,近来引起热议。人们关注他的苦难,同时也对他自锯病腿的情形存有疑问。
诚然,锯腿时无旁人在场,故事由郑艳良本人讲述。人们的猜测也并非没道理,一般自锯难以解决医学上的截肢后大量出血和渗血问题。但在其腿如此腐烂、其人遭遇如此苦痛的情况下,或有例外出现也未可知。不过,我们倒不必纠结于自锯他锯,郑艳良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他的苦难悲情,这就已经足够。
事实上,像郑艳良这样的特殊遭遇远非个别。就在那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的角落和人群里,有的人被特殊疾病所扰,有的人被突降祸事所困,最终使他们经受着非人的苦难,过着难以想象的艰辛日子。就在我们遨游于网络指点江山,穿行于现代都市奔波忙碌,思虑于自己的梦想与现实而夜不能寐时,他们被忽略至少是没被放在一个瞩目的位置而自生自灭。这才是最可悲的。郑艳良的被关注,则是令人欣慰的。
据报道,当地县民政局称已发放补助金和低保金。在此事引起关注后,当地称将申请为其装假肢。作为特困个体,郑艳良已经进入公众视野,从政府部门到社会机构的实在关切,将给他的未来带去一定的安慰。然而,郑艳良所代表的那个特困群体,是否会因此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呢?又是否会因此而被纳入制度救济的轨道呢?
这恰恰是我们最担心的。新闻有其自身规律,同类事件再发生,其关注度会出现衰减。平常的悲惨遭遇,将很难引来人们的目光。然而,他们的苦难悲情却实在地发生着。如果他们的故事不够离奇、曲折、血腥、不可思议等等,就不能进入舆论的视野,那么将会有多少人只能在暗影下忍受苦难、聊度余生?又将会有多少人想着奇招怪招以图引起关注、解决问题?
今天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我们不能靠吸引媒体注意的方式,去让特困群体受到关爱;也不能靠遇到一个救一个的随机方式,去对特困群体投洒爱的雨露。是到了进行系统性制度救济的时候了。作为以公共、基本为履职要旨的政府部门,理应给他们进行托底,尽力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点。作为以公益、慈善为诉求的社会组织,也应当有定向的扶助,给特困群体免于在苦难中不能自拔的自由。
这在相当意义上说,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是对同类的悲天悯人情怀,尊重他们也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关爱他们也就是呵护我们的良知。只是,他们在哪里,他们遭遇了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需要权威的公共机构去准确地发现他们,才能为他们建一张不被遗漏的保障网,织一张不被遗弃的爱心网。
本报特约评论员那云风
- 上一篇:值得关注的世界镇痛日
- 下一篇:公共浴室对艾滋说不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