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底至今,房山区史家营乡数个已关停煤矿中,200余名矿工陆续查出染上尘肺。他们要取得诊断报告,必须由煤矿提供工作关系和职业史等证明材料。由于煤矿关停、矿方拒绝出具等原因,这些尘肺工人的维权陷入困境。
自河南工人张海超“开胸验肺”,发誓讨回人间公道,并真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成功获赔61.5万元至今,身陷职业病维权困境者,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了。当然,即便对张海超来说,所谓“成功”也含泪带血,患这种病的人,生命一般不会超过7年。更重要的是,像他这样的“成功”维权者,也不是更多而是更少了。
为什么身陷困境者更多了?一是更多身染尘肺的工人不再沉默,潜在水底的冰山开始暴露;二是更多媒体自觉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尘肺患者这一特殊人群;最重要的还是,“开胸验肺”这起极端个案,虽曾引起轩然大波,却没有从根本上推动职业病防治制度的良性变革,出现了更多新的尘肺患者。
又为什么“成功”维权者更少了?在“开胸验肺”事件发生后,公众曾找出了很多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紧急修订职业病防治法,改革诊断与责任认定办法等,以便及时救助尘肺患者。然而,“开胸验肺”事件已过去一年有余,职业病防治法的修订依然“在路上”。
200余名矿工集体陷入维权困境,该开谁的胸,验谁的肺?显然,不该是这些矿工,而应是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奠基它们的政策伦理。
矿工们难维权,据说是矿工没单位可寻,政府无政策适用。那么,当初关停煤矿,遣散矿工时,适用的是什么政策,对由此造成的后果,当地政府该承担哪些责任?用人单位已关闭,因而无法核实,这并不是理由,当初关停煤矿时,难道没核实矿工名单?对此,很有必要责任倒查。
眼下,应先由政府兜底,治病救人要紧;此后,再查找政策漏洞,并依据法律程序,向相关责任人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