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 新闻 > 健康快讯 > 正文
春天怎么进补 6大禁忌不要犯

2019-03-10 09:29来源:99健康网

导语
春季是养生的好时机,那么春天怎么进补呢?进补的禁忌有哪些?

  春天是一个适合养生进补的季节,在这样一个容易滋生各种病菌的季节,适当进补强身健体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很多人还在继续使用冬季大补的食材,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么春天怎么进补?春天进补食谱有哪些?春天进补禁忌有哪些呢?

春季如何养生 春季进补注意事项 春季进补的禁忌有哪些

  春天怎么进补

  1、人参在春季进补“因人而服”

  人参性热,有口腔溃疡、经常口干舌燥、手心脚心发热的人不适宜服用。至于人参开春后能不能服用,要因人而异。体质虚寒的人可以吃,但也要酌情减量,每天吃人参好不要超过5克。

  人参的吃法有很多,直接吃或是泡酒、泡茶、做菜炖汤等都有很好的滋补效果。但是不管吃什么都要注意用量,即使是身体气虚的人食用过多还是会出现上火等不适症状。想要用人参和其他药材一起滋补的话,还是要咨询一下医生再行用药。

  2、进补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含钾的食物

  春天气温的逐渐上升,人们很容易出现四肢乏力,中午出现春困的现象。这时候在饮食上我们可以适量吃一些鸡鸭鱼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来补充体内缺失的蛋白质。同时蔬菜水果也不能少吃,一些豆类、海带等视频多吃点对身体好。

  3、进补要摄取足够维生素

  春天虽然气候相对温和,但是早晚的温差十分大,而且天气变幻莫测,人们很容易在这样的天气里生病,细菌等也很容易侵入人体。这时候我们进补应该适量吃一些维生素和纤维素含量高一点的瓜果蔬菜,卷心菜、菜花、柑橘、苹果等都能提高人体抵抗力,是春季进补的好选择。

春季如何养生 春季进补注意事项 春季进补的禁忌有哪些

  春天进补禁忌

  一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分为偏寒和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分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三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品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导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四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五忌以药代食

  不要胡乱进补。中医认为冬天是适合进补的季节,但是应该注意日常进补时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的滥补,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春季如何养生 春季进补注意事项 春季进补的禁忌有哪些

  六忌常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一种补品会影响身体内的营养平衡。

  春天进补食谱

  绿豆莲子鸽子汤排毒败火

  做法:鸽子1只、绿豆60克、莲子50克、枸杞20粒、姜2片、盐1茶匙。将洗净的绿豆、莲子、鸽子放入汤煲里,倒入适量的清水。煲至微开时用勺子捞去表面的浮沫;盖上盖子,调小火煲50分钟。50分钟后,打开盖了放入泡洗净的枸杞;再煮5分钟,撒入盐即可。

  功效:绿豆具有抗菌抑菌、降血脂、抗肿瘤、解毒去火的功效;鸽肉不但营养丰富,且还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能防治多种疾病鸽肉有补肝壮肾、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

  山药薏米粥排湿补脾胃

  做法:将山药,薏米,莲肉,大枣(干品)与小米共煮粥,粥熟后,加白糖少许。

  功效:春季雨水丰沛,人体内湿气加重,薏米有利于人体内湿气排出,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并可帮助排便。山药和薏米都有美白的功效,爱美的女士们不妨经常食用。注意,这道粥患有糖尿病和大便干燥的人禁食。

  萝卜丝鲫鱼汤益气健脾

  做法:鲫鱼宰杀洗净,在鱼身两面各划5刀,白萝卜去皮洗净,切细丝,香葱洗净切段,生姜洗净切片,锅内倒油,烧热,把鲫鱼煎至两面略呈黄褐色,倒入适量水、鲜肉丝、香葱段、生姜片、白萝卜丝及料酒,用小火煮至水开后再煮10分钟,放入精盐、味精,取出葱段即可。

  功效:鲫鱼具有益气健脾、消润胃阴、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功能,并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白萝卜对于胸闷气喘,食欲减退、咳嗽痰多等都有食疗作用。

(责任编辑:王少华)

标签阅读:
养生常识
  • 怀孕三个月后能同房吗

    怀孕期间比较特殊,如果身体上出现了其他的异常表现,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就诊,避免自行的胡乱使用药物,防止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同时也要好好的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 一深一浅是怀孕吗

    如果随着怀孕时间的延长,第二条杠如果越来越深的话那可能是怀孕了,或者是没有明显的加深有可能是没有怀孕,也可能是生化妊娠,最好是到医院去查血中的绒毛膜促性激素,如果是升高了,那确定就是怀孕了,这是最准确的。注意休息,观察着看。

  • 白内障怎么引起的

    后天性的白内障原因多种多样,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即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另外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关;除此之外,外伤、药物等也可导致白内障。

  • 宝宝拉绿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建议平时给宝宝多喝一些温开水,并且要帮其做好腹部的保暖措施,也可以经常用热水袋帮助宝宝热敷肚子,能加快肠胃功能恢复速度,促使大便尽快恢复正常。每个宝宝的食欲都是不同的,因此平时要注意给宝宝按需喂奶,尽量保证宝宝吃饱喝足,以避免宝宝因为肚子饿而导致大便异常。

  • 感冒鼻子堵塞不通气怎么办

    也可以新医嘱口服通鼻利窍的药物来治疗。鼻子不通气感觉有一些堵塞感,同样可以进行适量的按摩能够起到效果,在治疗感冒期间还要注意自身的穿着,尽量处于保暖状态。

  • 我的胸部下垂加外扩,还严重缩水,身材都变了,很焦虑,怎么办呢?

    首先可以从减肥开始,少吃多餐,管住嘴迈开腿,每天坚持运动,锻炼到身体各个肢体,想要胸部饱满,可在进行胸部锻炼之后使用stwics恒负压美胸进行增胸,多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淀粉这些,还有?木瓜、猪脚等有利于脂肪生长的,保持自己的营养均衡。

  • 26岁营养不良胸部很平自卑怎么办?

    青春期的营养不良导致的发育不良会影响到胸部的变化,成年之后如果存在胸部扁平的情况除了在膳食营养上做补充外,可以适当尝试外界物理按摩手段,使用恒负压Stwics美胸仪进行保养,平时可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状况。

  • 胸部干瘪没有弹性有点蔫皮现象,要怎么改善调整呢?

    如果在饮食上也无法得到缓解,那么可以尝试一些物理按摩手段来试着缓解,通过stwics等恒负压丰胸仪方式改善,刺激乳房细胞促进血液循环,让胸部呈现饱满,达到丰胸的效果。 如以上均无效果建议还是就医治疗。

Q我都42岁了,感觉自己胸型不好看,如何让胸部饱满挺拔?

林煌主任医师

A

对于出现以上问题的女性,建议在饮食上多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淀粉这些,还有木瓜、猪脚等有利于脂肪生长的。比如:木瓜、鱼、肉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牛奶,都有助于丰胸。黄豆、花生、杏仁、桃仁、芝麻等食物都能起到健胸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多吃。橘子、葡萄、柚子以及番茄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能防止胸部变形,可多吃点。芹菜、核桃、红 腰豆等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在生活里可以使用如Stwics丝蜜思的丰胸仪仪器防止下垂,做到饮食和按摩双结合改善以上症状。...[详细]

Q17岁可以用丰胸仪吗?这类产品安全吗?

林煌主任医师

A

引起发育不良的原因有很多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先天性无卵巢、慢性营养不良、遗传等都会引起胸部的发育不良。日常在饮食上应多吃含有雌激素高的食物,注意营养的均衡,确保身体处在一个健康发育的状态。此外通过物理手段如按摩胸部促进血液循环,以增进胸部发育,也是可以的。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按摩产品如丝蜜思恒负压丰胸仪,配合做一些有助丰胸的运动到达丰胸目的。 最后要提及青春期女孩身体处于发育时期,不宜为追求瘦的身材而过度减肥,这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发育都是非常不利的。...[详细]

Q丰胸仪能让胸变丰挺吗?长期用留下的印子会不会消不掉?

林煌主任医师

A

这是由于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力于皮肤表层产生的正常压痕,一般几个小时内就会消除,当设备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明显压痕但仅停留在皮肤表层,也会逐渐淡去,无需过度担心。...[详细]

Q指甲紫色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静副主任医师

A

甲下淤血不可除外。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可予口服复方芦丁片改善血管通透性。...[详细]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